科技助力“雪上F1”赛道建设
原标题:科技助力“雪上F1”赛道建设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静卧在小海陀山山脚下。初夏季节山色葱茏间,雪车雪橇赛道婉如一条游龙腾飞于山林之中,这是国内唯一一条雪车雪橇赛道,也是全球第十七条、亚洲第三条符合奥运竞赛标准的赛道。
记者了解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和冬奥村都将于6月30日竣工验收,“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复杂山地条件下冬奥雪上场馆设计建造运维关键技术”项目执行期截止日也在6月30日。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设计负责人邱涧冰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动工伊始,“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复杂山地条件下冬奥雪上场馆设计建造运维关键技术”项目的技术研究就支撑着这个国际一流高山雪上竞赛场馆的建设,填补了中国在此领域设计建设空白,使我国雪上场馆设计建设能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雪车雪橇是冬奥会中速度最快的项目,被誉为冬奥会“雪上F1”。它的专业性强、危险性高,因此对场地要求非常苛刻。邱涧冰说,“延庆赛区综合了各种因素之后,最终只有南坡的选址符合条件。”这也使延庆赛区建设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南坡赛道。
场地位置向阳,阳光直射会影响冰面质量,南坡的日照强度和地表温度都高于北坡,要如何解决呢?
结合自然地形和遮阳设计,项目团队研发出一套独特的地形气候保护系统。邱涧冰向记者介绍道:“地形气候保护系统是通过地形、遮阳棚、遮阳帘等构成一个降低太阳辐射对赛道影响的一套系统。”
钢木组合结构的遮阳棚安装在赛道上方,集保温、防水、天然防腐功能于一体,因是单边悬挑,遮阳棚就像游龙的一只展翼。邱涧冰说,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是山林建筑,所以木材和石块的选择使建筑与周围环境完美融合,赋予体育竞赛场馆独特的风格。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设计全长约1975米,有16个角度不同、倾斜度各异的弯道。依赛道变化,遮阳棚在不同的位置长度不一,既实现了通透简洁的建筑外观效果,又避免了建筑材料的浪费。
走在遮阳棚外的栈步道上,邱涧冰一边指着头顶的太阳一边说,为了精确计算每个位置遮阳棚的长度和覆盖面积,团队利用数字模拟进行分析,将春秋冬三季的太阳高度等入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建模模拟,确定对整个冰道的覆盖范围。
因为遮阳棚整体屋面的覆盖面积大,地形及遮阳帘一起,无论是早上太阳升起还是晚上太阳落下,阳光都不会照到赛道而影响运动员比赛和训练。在比赛时,遮阳帘还可以完全拉开,观众欣赏比赛的需求得到保障。
除了中心赛道,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附属用房的建设也别具一格。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外立面均由“石笼墙”制成,这些石头由当初山体挖方的石头,破碎以后,填在笼子里,成为附属建筑的装饰材料。
山石的利用一举双得。石笼墙在山地风速较大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改善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有助于实现室内温度的均衡,同时最大程度消纳了山体石方运输,节约建设成本。
去年10月,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场馆顺利完成了赛道认证的试滑及相关测试工作。国际雪车联合会主席伊沃(Ivo Ferriani)如此评价:“赛道设计的水平非常高,我认为是世界上过去几年新建赛道中最好的一条了,如此庞大的场馆群设施建设也令人感到不敢相信。这项建设也将是一项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投资,未来会给延庆带来旅游和体育方面效益的提升。”
(责编:赵超、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