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一行两会领导最新讲话,传递哪些政策信号(2)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说,2020年以来,为应对百年一遇的疫情大流行,发达国家纷纷推出超级经济刺激计划,财政猛烈扩张,货币政策达到前所未有的宽松程度,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已扩张将近一倍,欧央行扩张一多半,日本银行扩张超过四分之一。这些超常规举措,短期内起到稳定市场,稳定人心作用,但相伴而来的负面效应,则需要各国共同承担。
他说,中国强化宏观政策应对时,没有搞“大水漫灌”,一些国家批评中国应对政策力度不够,对全球经济恢复贡献不足,这显然出于偏见或误解。“我们的政策力度并不算小,从货币金融政策来看,2020年银行贷款新增19.6万亿元,增速12.8%,社会融资规模增加35万亿元,增速13.3%。这在世界上很少有,通过降低贷款利息和减少服务收费,去年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从财政税收政策看,2020年全国对企业和居民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5万亿元,公共预算赤字率3.7%,加上新增抗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银行额外增加投入等,合计起来与名义GDP之比超过了10%。
郭树清分析,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应对政策取得最好效果,2020年中国经济实现正增长,促进周边国家和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复苏,阻止了世界经济陷入更大萎缩。中国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供应了全球一半左右的最终产品,而且总体上没有提高出口离岸价格,为全球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奠定坚实基础。如果说最发达国家大量印发货币形成拉动全球通胀的动力源,那么,中国数亿劳动者生产的商品就是稳定全球通胀的千钧锚。
IPO发行是否有所收紧,如何看待企业赴境外上市,都有了答案
易会满发言
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直接回应了市场关注热点。
最近,有观点认为IPO发行有所收紧。他认为,IPO发行既没有收紧,也没有放松;当然在发行节奏上,需要综合考虑市场承受力、流动性环境以及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积极创造符合市场预期的新股发行生态。
从数据看,近三年IPO数量均保持较快增长,今年前5个月,IPO公司196家,合计融资超过150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1%和37%。IPO继续保持了常态化发行,增速还不慢。为什么一些市场主体会有收紧感觉?可能有几个因素:一是落实新证券法要求,对中介机构的责任压得更实了;二是加强股东信息披露监管,明确了穿透核查等相关要求;三是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完善了科创属性评价体系,强化对“硬科技”要求的综合研判。这么做,主要是为全市场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创造条件,也是处理好注册制改革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关系的应有之义,同时有利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防范板块套利,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发行秩序。
如何看待企业赴境外上市?易会满直奔主题。
他说,一直以来,我们对企业选择上市地持开放态度,这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的自主选择。一些企业愿意到境外上市,一些赴境外上市的企业愿意回归,有来有去很正常,我们总体支持。需要强调,无论在哪个市场上市,都要遵守当地法律法规,树立公众公司的意识,敬畏法治、敬畏投资者。全球各监管机构也需要加强互相之间执法合作,共同为市场提供良好的监管预期和环境、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同时,我们将切实处理好开放与安全的关系,企业赴境外上市的前提,是要符合境内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碳金融、传统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都是一行两会关切
一行两会领导的讲话,透露了他们眼下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