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号31个省区市全覆盖背后:跨越5个气候带的强劲奔跑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6-25 09:25:07
浏览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全国气象部门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围绕“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要求,践行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宗旨,着力贯彻新发展理念办实事,以高质量气象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网推出系列报道,以展现气象部门在服务各行各业、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新成就。

6月25日,我国首条高原电气化铁路——拉萨至林芝铁路开通运营,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车组同步投入运营。随着复兴号开进西藏,至此,我国历史性地实现了复兴号对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

如今,在广袤的国土上,每天有4000多列高速铁路在飞奔呼啸、来去穿梭。令人骄傲的是,这其中,从世界上穿越最长风区的高铁,到世界上第一条投入运营的高寒高铁、世界上第一条热带环岛高铁,再到90%以上的线路在海拔3000米以上、16次跨越雅鲁藏布江的拉林铁路……中国高铁在应对复杂气候环境方面已“集齐”多个世界之最,展现着跨越5个气候带强劲奔跑的新动力。

气象支招 高原高铁平安穿越中国“四大风区”

兰新高铁,是世界上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海拔最高、穿越风区最长的高速铁路。当初,高铁建设者们要把兰新线铺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烟墩风区、百里风区、三十里风区等“四大风区”时,抵御大风,成为面临的最大的难题。

“在部分区段,年均大于8级大风的天气达到了100多天。”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潘新民当时发给铁路部门的一组调研数据。他回忆说:“极端大风则更为可怕,最大瞬时风速出现过60秒/米以上,相当于17级大风,能瞬间刮翻火车。即便遇到不足以掀翻火车的大风,风吹起的碎石也足以打破车窗,造成人员损失。”

全长1776公里的兰新高铁,如何平安穿越“四大风区”?

防风工程建设成为铁路部门因地制宜的应对之法。其中,钢筋混凝土挡风墙、桥梁上的挡风屏和“地上隧道”,被称作兰新高铁防风的“三大法宝”。

潘新民介绍道,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部门制作的大风挡风墙工程风险区划,以大风极少区、大风低发区、大风一般区、大风易发区以及大风频发区为标准,挡风墙工程规划了不同等级的防护段:在普通戈壁路段,根据不同区域风力、风向、频率、地形及线路条件,因地制宜建设了钢筋混凝土挡风墙;在124座桥梁路段,安装不同尺寸的挡风屏;在风力最为强劲的百里风区核心地带,在路基上建造了长1.2公里的“地上隧道”——防风明洞。

“正是通过‘明挡’和‘暗钻’的有效结合,最终将每年因大风限速的时间从60天缩减到10天以内。”潘新民说。

推动气象科研攻关 搭起中国“八横八纵”高铁路网骨架

中国幅员广阔,地形、地质和气候千差万别,给高铁建设、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其他国家不会遇到的情况,我们全有。”从事铁路勘察设计工作30多年的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树德感概不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冬季冰天雪地的哈尔滨到大风频发的戈壁沙漠,再到高温高湿的海南岛,在面对一个又一个复杂环境的挑战中,依靠自主创新,集多领域专家之智,中国创新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

哈大高铁,我国首条高寒高铁。抗寒性是当时哈大高铁建设者们最难攻克的困难之一。然而,从2012年12月哈大高铁开通到2018年9月哈佳快速铁路正式运营,在气象科研的支持下,高寒铁路路基冻胀及接触网防冰难题均被攻破。“哈佳快速铁路的建成,充分显示了我国已掌握在高寒地区修建铁路的技术,对内搭起了中国‘八横八纵’高铁路网最北‘一横’的骨架,对外辐射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卢耀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