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了大漠,青了阴山(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7-03 08:38:06
浏览

  库布其治沙,借助了市场改革的力量和社会力量,兴起了市场效益庞大的沙产业,让黄沙变成财富,沙漠还原为草原,沙丘也开始一个个地消失。毛乌素沙漠从上个世纪起,就是治沙的一面旗,目前的治沙率达到了70%。

  遥想20年前,可不是这个样子。鄂尔多斯台地原本是黄河几字形中的“昆仑”平台,在一般情况下,这里不应当是风沙肆虐的地方,但西来的风沙既可造就黄土高原,也可以把沙子堆积在这个大平台上,日积月累地形成了新的沙漠。沙漠形成容易,消除起来却难。国家在长城榆林一线营造了三北防护林,但森林防护要从防御转入进攻,没有毛乌素和库布其民众治沙力度的呼应和支撑,陕北的治沙持久战还不知要打多久。

  沙漠对黄河的危害,往往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在一个阶段里,光是库布其沙漠每年就要向黄河输送上亿吨泥沙。

  鄂尔多斯的河流并不少,但多数属于季节河。这些河水季节性强,山洪暴发时,黄浪滚滚,大量泥沙输入黄河,成为黄河泥沙另一个大的来源。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开始,这种情况正在逐步改变。毛乌素开始变绿了,局部地区也开始出现山清水秀的景象。这对整个陕北黄土高原是好消息,对黄河更是个好消息。

  从总体地貌结构上看,鄂尔多斯台地和整个陕北就是黄河河曲的一个大转盘,称为“朔方”古地,其实就是河南故地。古代的河南是由黄河划分的特别的经济地理和自然板块,从河南地到三晋地,再到太行山下的华北平原,是由黄河塑造的一个走势分明的三级平台。其间有太行八陉和黄河上的渡口相连,形成了古老的黄河文明大板块,再向北向东,则是鄂尔多斯的潜在水塔。

  鄂尔多斯台地的河流大多北流黄河,但或长或短的陕北高原的河流都东向南向汇入黄河。沿河生活的人们都是黄河的一脉子孙。这种由黄河养育出来的共同文明来源,从历史地方政权和方国自称为“夏”的称谓中,可以明显看出来。

  大概也是这个原因,近年来有许多考古学者把目光更多地投向鄂尔多斯,投向了陕北。然而,这里的兄弟姐妹更关注未来的生存发展环境,为了草原和现代经济产业,也为了家园,他们要把风沙压在历史的地质层里,让现代“斡尔朵”更多出现在鄂尔多斯台地的广袤大地上。

  以往车过大青山,总会有些名实不很相符的感觉。青山无青,只当作年轻的山脉来看。曾经有人解释说,树喜阴而不喜阳,山里的桦树和松树多得是,只是你没有看到罢了。听后释然但也有遗憾,难道说南方的树木也是青山一面倒吗?

  这回经过倒是很开眼,大青山的阳坡上也长满了树,从呼和浩特通向包头的山前公路,一直铺开,至少有200公里长。绿了大漠,青了阴山,黄河的北屏障开始变得苍翠,这黑河流向黄河的土默川,真如其川一样,人众树也众,遍山林木何止十万,而土默川的树又何止百万。

  据我国气候学家近年调查研究,随着气候变化,海平面缓慢上升,我国的降雨临界线也在逐渐北移。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沙漠区,已经连续3年出现降雨,沿黄地区植被自然恢复能力也在增强,西北的一些干涸古河道也开始见水了,这无疑会带来北方特别是西北植被修复的新机遇,黄河的水量也会跟着逐步增加。


(责编:王震、连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