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整容”成生意?当心“敲门砖”变“绊脚石”(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7-11 09:32:07
浏览

  雷点三:前脚“简历优化”后脚“骚扰电话”,当心隐私被泄露。记者发现,虽然大部分商家承诺保障顾客的信息安全,但依旧存在“简历优化”后隐私泄露的情况。在天津某大学就读的小李告诉记者,自己此前为进入某互联网公司实习,购买了“简历优化”服务,但收到简历没多久,就连续接到骚扰电话。

  雷点四:评价标准不统一,当心陷维权困境。黑猫投诉平台显示,今年4月,一位匿名用户投诉某平台的“简历优化”服务,称简历经过多次修改并无实际变化,优化师与其从事行业不匹配,要求退款。但商家则表示,买家已享受简历优化、内容修改、更换导师等权益,无法进行退款。

  记者调研发现,“简历优化”产生的投诉案例中,成功维权的消费者寥寥无几。业内人士坦言,该行业服务标准并无统一规定,消费者最多给个差评。

  “优化简历不如优化自己”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来,求职者简历不应依赖他人进行“优化”,且应以真实为底线。“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撰写简历是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也反映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如果在简历上造假,将给未来的求职和职业发展留下失信污点。”熊丙奇说。

  上海锦天城(天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忠琦律师强调,简历造假可能涉嫌违法。简历造假过程中,如果涉及伪造国家机关印章、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等行为,甚至可能会涉嫌犯罪。

  “大学生就业指导应作为高校必修课,但实际上,一些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并不到位,导致有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缺乏良好的职业发展规划,求职期间也没有明确的求职目标,缺乏相关的求职技巧和能力,因此有的求职者会选择‘简历优化师’。”熊丙奇说。

  此外,专家认为,应对证件、履历的制假、造假行为加强监管,严厉打击简历“整容”背后产业链,营造公平的求职环境。同时,求职者也应树立正确就业观,比简历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竞争力,“优化简历”不如优化自己。(参与采访:刘佳妮)


(责编:赵竹青、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