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3)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也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一粒好种,千粒好粮。平均亩产高达510.5公斤!”5月中旬,在四川绵阳市梓潼县长卿镇白雀村,上百亩优质小麦“绵麦902”现场测产,结果令人振奋。 “今年在绵阳的收获面积超过了10万亩,争取下半年秋播面积在全省达到50万亩以上。”绵阳市农科院副院长任勇说。
“今年,我们跟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联建,规划利用5年时间整建制建成集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为一体的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5万亩,年繁种量将达到7500万公斤。”山东德州市陵城区委书记田晨光说,届时全区将形成“品种选育、品种展示、繁育生产、良种加工、质量检测、物流配送”一体化完整产业链条。
优质多抗水稻、矮败小麦、杂交玉米……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国家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基本实现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全覆盖,做到了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介绍,目前我国的水稻、小麦育种水平均属于第一梯队,具备发展优势和竞争力,切实保障了口粮绝对安全。
针对卡点和差距,种业翻身仗不断推进。在海南,中国农科院有11个研究所、千余名专家和研究生全年在这里开展南繁工作;崖州湾种子实验室5月正式揭牌成立。在河南,近期启动实施9项种业创新领域重大科技专项。“十四五”时期,我国要把种业作为农业科技攻关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
藏粮于技,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粮食生产方式,为稳定提高粮食产能增添强劲动力。
《 人民日报 》( 2021年07月13日 11 版)
(责编:郝江震、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