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权交易“钱途”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7-19 09:57:06
浏览

  在市场的翘首以待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终于开市!

  7月16日上午9点30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据悉,碳配额开盘价为49元/吨。首笔全国碳交易快速撮合成功,价格为每吨52.78元,总共成交16万吨,交易额为790万元。

  开市后,我国预计将会成为全球覆盖规模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从试点市场向全国统一发展,全国碳交易系统将为实现“双碳”目标助力,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

  盘活企业减排动力

  所谓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某个时间点达到峰值,此后开始平缓波动,再逐渐回落。而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则被称为碳中和。

  如何在满足排碳需求的背景下,实现“双碳”目标?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应运而生。在7月14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

  什么是碳交易?碳交易市场又是如何运行的?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显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产品为碳排放配额,生态环境部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适时增加其他交易产品。而交易主体包括重点排放单位以及符合国家有关交易规则的机构和个人。交易方式上,碳排放权交易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进行,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

  对此,西南证券解释道,碳交易是指政府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上限以排放配额的形式分配给每个企业,企业对排放配额自由出售的过程。参加交易的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配额进行调整,如果削减了排放量,就可以出售余量,或是把它存起来备用;如果用尽了现有配额,那就需要购买更多的配额,而超出排放量配额部分的交易通常具有惩罚性质。随着时间推移,政府可以降低排放量上限,让配额更加稀缺,加大价格压力,从而促进企业减排,以此释放市场竞争,推动节能和清洁技术的使用。

  简言之,推行碳排放权交易,环保技术先进的企业将获得更多碳排放交易指标,通过交易获得收益,而技术落后企业则会增加购买碳排放指标的成本。这样既能控制区域碳排放总量,又可盘活企业减排动力,鼓励企业提高技术、节能减排。

  2

  或带来千亿级市场规模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由试点起步。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七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

  而后,碳排放权交易向全国统一发展迈进,一路快马加鞭。2017年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宣布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确定湖北省和上海市分别作为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的牵头省市,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深圳市共同参与系统建设和运维。

  2020年底,生态环境部以部门规章形式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了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市场参与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全国碳市场运行的关键环节和工作要求。印发了《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公布包括发电企业和自备电厂在内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全国碳市场覆盖排放量超过40亿吨,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那么,全国碳交易市场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