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力赋能看山乡巨变(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7-23 09:11:07
浏览

  当时,供电所党员人数占全所总人数的40%,我们便组建了共产党员服务队,喊出了“猴子能上我们就能上”的口号。海拔近2000米的秋木峰村不通公路,电线、电杆都得靠人力抬上山。记得有一天,为了在山顶立起最后一根电杆,我和队员们踩着乱石混杂黄泥的陡坡,一步步艰难前行,整整三天,才将那根电杆抬上山顶。可是,电杆刚着地,就“呼啦”一下滑下了700多米深的峡谷,不见了踪影!我愣在那里半晌没出声,有人当即坐在地上号啕大哭。我咬咬牙,带着队员们回到山下,重新再来……就这样,我们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一卷线缆一卷线缆地扛,一寸导线一寸导线地拉,终于给当地通上了电,让深山里的群众告别了煤油灯。

  壶瓶山供电所门口贴着一副对联:“脚踏湖南屋脊千山万水,心系山区百姓万家灯火。”这是我们“电骡子”共同的心声。“电骡子”这个称呼的起源,要追溯到2007年的一天。那天,我在南坪集镇遇到了一位70多岁的老人,交谈中了解到他家住在远离集镇30公里的青林村,打算用一天的时间到集镇上去买包盐。这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山区交通不便,平日经常穿行在山林间的我们,为什么不主动帮老百姓捎带一些物品呢?

  从此,壶瓶山供电所开展了一项额外的便民服务——“进村带商品,出村带山货”。只要是老百姓需要,小到一条毛巾、一包盐,大到一袋米、一包化肥,我们都为他们义务捎带,无论山路多难行,也要肩挑背扛地给他们送到家。村民们高兴地对我说:“你们真是勤劳善心的‘电骡子’,方便了我们‘泥腿子’!”14年来,我们已累计为山里群众捎带生活用品超过15万公斤。

  这几年,我们公司将原有的党员服务队统一命名,组建了16支东方红(电骡子)共产党员服务队,实实在在为民办实事。

  石门县西北山区多年来一直属于武陵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居民们大多靠种植烟叶、茶叶及外出务工维持生计,电给这里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茶叶专业合作社把制茶设备改成了电气化,茶叶品质更稳定了,产业发展得特别好。现在,壶瓶山茶叶种植面积达5.5万亩,220家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年产值达到了1.88亿元。

  2018年,我调入了服务石门县域经济中心区域发展的宝峰供电所。在这里,我们东方红(电骡子)共产党员服务队努力提升供电质量,让5300多户群众受益。

  不管是在山上还是山下,“电骡子”精神的核心就是“贴心为民”。我们会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成为民服务的动力,用实际行动让“电骡子”精神散发出更加温暖的光芒。

  十年缘牵“村电共建”

  讲述人: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遵义供电局党建工作部主任 郑小红

  我生长在美丽的赤水河畔,父母都是水电站职工,从小就对“电”感情很深。

  2011年,为了解决一些偏远村子缴费难、缴费远的问题,遵义供电局主动携手遵义市委组织部,在下辖13个县市启动了“村电共建”服务模式。作为县局党群工作部主任,我牵头负责“村电共建”在赤水市偏远山村的落户工作。

  旺隆镇朝阳村是我和工作组走访的第一个村,它离赤水市市区40公里,当地公路大多都没有硬化,路面坑洼不平,从旺隆镇到村里得颠簸2个多小时。我们了解到,朝阳村村民从家到镇上的供电所平均往返路费约35元,误工费约20元,而每个月的电费才5至10元,常常出现“路费比电费贵”的情况,成了村民们的一桩烦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