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技术“先手棋”如何落子(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7-24 09:28:07
浏览

  排放端发力,固碳端同样不能落后。根据承诺,中国将在2060年前通过植树造林、碳捕集和封存利用、海洋吸收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魏伟表示,通过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即CCUS技术来吸收二氧化碳,已是全球减排不可或缺的技术选择。我国碳捕集部分技术已达到和接近达到商业化应用阶段,也已形成了相关技术发展路线图。

  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透露,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我国已组织开展专项调查评估,摸清了红树林、盐沼、海草床三大蓝碳生态系统本底,并正在推进海洋微生物碳泵、渔业碳汇研究。此外,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现状测算、陆地生态系统未来固碳潜力分析也有待科技界下一步重点研究。

  “放眼未来,新的变革必将孕育全新的科学技术和工程,必须加快前沿研究,抓紧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提升我国在低碳环保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储备。”李晓红建议。

  记者了解到,针对碳中和问题中的科技需求,中国科学院学部已设立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目标是设计初步路线图,“先给出一个框架性建议,供科技界讨论、修正、完善。”丁仲礼说,我国学术界应该秉持开放的态度,广泛参与,发挥出想象力和创造力。

  “碳达峰、碳中和将带来一场由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社会、环境的重大变化,其意义不亚于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兼顾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碳中和目标实现,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以全面实现循环型零碳社会的变革性重构。

  (本报记者 杨舒)


(责编:李楠桦、连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