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中和林业有担当
原标题:实现碳中和 林业有担当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重承诺。为了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智慧、情怀和担当,传播绿色生态文明理念,还需要进一步正确认识和发挥森林碳汇在抵消减排、缓解气候变化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低成本、高效率”优势,做活其在碳中和方面的“加、减、乘、除”法。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提出了林业建设到2030年的新目标,其中,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由此可见,实现碳中和,林业大有可为。
扩容“碳汇”,做实自然的“加法”
首先,充分认识林业在“碳汇”扩容上的重要作用。目前,中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已达92亿吨,平均每年可增加森林碳储量2亿吨以上,折合碳汇7到8亿吨,由此,森林植被区被认为是二氧化碳的优质吸收器、贮存库和缓冲器。
其次,注重通过智慧林业建设等措施,不断提高林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森林质量,稳定“碳汇”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数据显示:全国森林覆盖率22.96%,森林面积2.2亿公顷,森林蓄积175.6亿立方米,其中人工林面积0.8亿公顷,蓄积34.52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随着发展,我国每年新增植树造林面积的潜力将逐年减少,有必要依靠加强林地管理来增加森林蓄积量,解决林业面积缓慢增长情况下的林业“碳汇”相对稳定问题。
最后,充分理解和重视林业活动对增加林业面积和扩容“碳汇”的作用。要注重通过自然保护地、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荒漠化治理、湿地保护和修复等国家造林重大工程的建设,增加森林覆盖率,扩容“碳汇”。依据新的气候行动目标,我国森林覆盖率最大潜力可能达到28%。按照我国林业发展规划,今后50年,我国将净增森林面积9066万公顷。经测算,森林蓄积量每增加1亿立方米,可以多固定1.6亿吨二氧化碳。
以上事实证明,中国积极的造林政策和在培育优良树木品种等方面取得的大量成果,不仅能够绿化国土、增加“碳汇”,还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消减“碳源”,做好生产的“减法”
现阶段,为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需要着重消减的“碳源”主要还是与人类活动和生产相关的部分。因此,积极寻找新能源,坚决控制煤炭消费量,减轻人类生产活动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一直被认为是控制源头的重要举措。
对于林业而言,要进一步加强碳捕获和储存方面的林业科学研究,大力推进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应用和“零排放”体系的建设、调整和优化;紧紧围绕生态保护修复技术和现代森林经营技术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促进林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和林业资源的高效、有序利用;注重通过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工作,减缓人类活动对林业生态系统的破坏,消减二氧化碳的排放。
挖掘价值,做活市场的“乘法”
森林碳汇功能创造了新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间,这为其商品化提供了理论基础。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显示,植树造林、改善森林管理不但具有较大的减排潜力,还能带来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效益。例如,欧盟的新森林战略不但通过开展植树造林和森林修复改善了森林质量和数量,还建设了碳排放交易市场,推动了绿色金融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气候投融资体系和产业链绿色化转型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为此,应以林权改革为契机,积极与金融、水利、电力等行业领域合作,充分培育和挖掘“碳汇”林业所具备的市场交易价值,加速推动碳汇市场建设,使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化,改变资源无偿占有和无偿使用制度,引导民众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实现林业的倍增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