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新突破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7-31 06:30:01
浏览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进入新发展阶段,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如何推进?记者30日专访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

  深刻认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大意义

  问:如何理解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

  答: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要义。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破解因大量功能和人口集聚带来的交通拥堵、资源过载、污染严重等问题,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路子。

  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不是要限制北京发展,而是立足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定位,推动北京实现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和谐、宜居、美丽的大国首都。

  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需要跳出北京看北京,在更大的空间格局中加以考量。从国际经验看,解决“大城市病”问题经常采用“跳出去”建新城的方法。从我国经验看,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建设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有力推动了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发展。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两翼”建设,优化重组北京功能布局,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开拓新空间。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是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各方利益协调难度大,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尊重规律、尊重科学,积极稳妥、分步推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件事连着一件事做,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阶段性成效

  问: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哪些成效?

  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各有关方面坚持严控增量与疏解存量相结合,内部功能重组与向外疏解转移双向发力,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北京非首都功能增量得到严控。按照“能不增则不增、能少增则少增”的总体要求,严格审批北京市域范围内投资项目,一批原本打算在北京新增的非首都功能设在了京外。实施更加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累计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超过2.3万件。

  二是部分北京非首都功能存量有序疏解。在严格控制增量的同时,推动一批区域性批发市场、一般制造业企业、学校、医院等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014年以来,已有20多所北京市属学校、医院向京郊转移,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累计约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累计约1000个。

  三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空间格局加快构建。推动雄安新区从规划阶段转入大规模建设阶段,近两年加快推进120多个重大项目建设,高峰时期有20多万建设者在紧张有序施工。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设,北京市级机关35个部门共1.2万人搬入副中心办公。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出台实施,推进首都功能不断优化提升。

  四是北京经济结构和人口规模得到调整优化。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高精尖”经济发展创造了空间,科技、信息等“高精尖”产业新设市场主体占比从2013年的40.7%上升至2020年的60%。不断完善北京人口调控机制,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2189.3万人,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的目标顺利完成。

  进入中央单位和相关地区协同发力关键期

  问:下一步如何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