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发展补短板保民生财税政策效能持续显现(2)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这一过程中,税收红利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效果愈发显现。
在上海,一家专攻半导体封装测试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总监李臻骅向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2020年,公司全部允许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约1.1亿元。2021年,企业将进一步提高研发投入,预计研发费用将增至1.17亿元。”
今年1月1日起,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记者了解到,实施这项政策,预计可在去年减税超过3600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再为企业新增减税800亿元。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表示,疫情对新产业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国针对重点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支持举措,有力促进了新产业、新业态的成长壮大。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新办涉税市场主体在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涵养税源、吸纳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1年3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明确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15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今年以来,税务部门形成针对小微企业等不同纳税人缴费人的政策包,实现40批次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已惠及全国纳税人缴费人超4亿人次……政策红利让市场主体更有获得感,为经济发展添动能。
税收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且到税务部门新办理税种认定、发票领用、申报纳税等涉税事项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累计达624.3万户,较2020年同期增长27.3%,较2019年同期增长22.8%。新办涉税市场主体数量进一步增加,市场活力有效激发。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减税降费等一系列“组合拳”精准直达市场,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促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迸发新潜能新活力,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提升政策效能 答好“下半场”发展答卷
上半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质量效益稳步提高,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答好经济发展“下半场”答卷,对做好当前的经济工作尤为重要。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
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下半年,将继续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急转弯,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的支持力度。支持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稳定和扩大居民消费,积极拓展投资空间,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坚决不收“过头税费”。
“下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应主要聚焦‘防风险’和‘谋长远’。”刘尚希认为,在防风险方面,财政政策要在引导预期上发力,增强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当前,要把制度性的减税降费贯彻落实好,并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多下功夫。与此同时,需密切关注在建项目的后续建设情况,切实提升债务与项目之间的匹配度,重点推动投资环境改善和发展后劲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