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路上,努力从未停止(人物故事·聚焦乡村创业)(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8-20 05:40:01
浏览

  第一次自主销售,刘凯槟尝试与省外客户对接。但他没什么经验,几千枝小众玫瑰经陆运到上海,经销商刚开箱验货,就给刘凯槟发来一张图。图片中,玫瑰花头小了不少,有一部分玫瑰的外层花瓣脱水变蔫了,还有些花瓣边缘已经残缺变黑。

  看到图片,虽有些惊讶,刘凯槟还是有些心理准备,“鲜花这东西,刚采摘下来时是最好的,长途运输过程中出现一些损耗也在意料之中。”刘凯槟说,那一次,自己花了几千元赔偿经销商,买了个教训。

  然而,教训并非一个,而是一堆。“头一个月,卖出10枝花就要被退回3枝。”

  “为了干事业,必须坚持。”明知转型不易,刘凯槟没有放弃。一方面,他和团队不断完善采摘、包装环节,减少货品损耗,运输方式也从陆运改成了空运,运输时间大大缩短;另一方面,也在逐渐筛选客户。“个别客户反复成箱退货,无奈只能停止供货。”连续吃亏长经验,刘凯槟终于让退货率降了下来。

  如今,近七成玫瑰还长在基地时就已经确定了买家,已经有超过200家批发商、2000家花店和刘凯槟的逸禾玫瑰产生了业务联系。而剩下的三成玫瑰,则用来拓展新客户、试种新产品。

  “利润锁定后,可以更加专注于种植。”公司的水肥一体化设施,自动为玫瑰提供最佳比例的肥料;智能环控系统自动调节最适合玫瑰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智慧农业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了一花一码,将鲜花错漏配损失从每月5万枝降低到了3000枝以内。

  带动群众致富

  从2017年开始,眼看着刘凯槟种植玫瑰赚到了钱,先是亲戚朋友,后是周围邻居,马街镇不少农户跟着他种起了玫瑰。

  一天,马街镇四堡村村民李明到基地来找刘凯槟。

  “一亩地要投资多少钱?”“一年产多少枝,收入咋样?”“对种植技术的要求高不高?”李明也想种玫瑰,一见刘凯槟,迫不及待问了起来。刘凯槟愿意带动农户一起种,一一耐心解答。

  “万一我种出来卖不出去怎么办?”“这个您不用担心。您只管种,我们以保底价从您这儿收购!”刘凯槟的回答打消了李明的顾虑。

  第一年,李明买了3万株种苗回去种,长势不错,赚了10多万元。从那以后,李明年年都在扩大规模,今年已经种了20亩。

  随着自己的基地越来越大,带动的农户逐渐增多,刘凯槟却发现越来越难招到工人。恰好村里希望他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岗位,双方“瞌睡遇到了枕头”,一拍即合。

  最终,杜旗堡村的1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刘凯槟的玫瑰基地,每年村里能拿到20多万元分红,其中六成给到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如今,帮花农销售玫瑰,又提供就业岗位,刘凯槟的公司逐渐和周围村庄群众的收入绑在一起。

  杜旗堡村村民李老德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3笔账:一是土地流转金,两亩地一年收入3000元;二是产业扶贫资金分红,一年将近2000元;最高的是在基地务工,一年近3万元。有了玫瑰基地,李老德一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眼看玫瑰产业越做越大,刘凯槟又开始琢磨推进企业的再一次转型。

  现在,在杜旗堡村流转360亩土地后,刘凯槟吸引来了一些投资者,由投资者出资建设大棚,自己的团队负责提供田间管理、采摘、物流、销售等运营服务。“以前我们做的是农业种植,今后我们希望做农业社会化服务!”

  

  创业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