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地图”点亮美丽乡村(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8-29 07:04:01
浏览

  “民宿是个性化的住宿方式,能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过聚荣表示,有的人喜欢安静,有的人喜欢贴心服务,有的人喜欢跟大自然接触,或者沉浸式了解地方人文风情。各取所需,这就是民宿最大的特点和吸引力所在。

  “民宿+”——村里人吃上了“旅游饭”

  【案例】进入暑期,浙江德清县的莫干山景区迎来大批避暑游客。在青山、绿水、竹林、松柏之间,各具特色的乡村民宿扮靓了美丽乡村,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

  从后坞村社区经营农家乐到发展洋家乐、乡村酒店,再到形成民宿集群,莫干山民宿产业覆盖了后坞、仙潭、燎原等十几个行政村,带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飞猪平台数据显示,近一个月,莫干山“民宿+”套餐预订量同比上涨6倍。“民宿+”套餐整合了住宿、景点门票或餐饮服务,带动周边消费场景升温。

  莫干山地区是近年来我国乡村民宿发展的缩影。在“民宿+”的带动下,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市场新动能和新亮点。

  《民宿蓝皮书》课题组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76.91%的民宿位于乡村地区。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中,乡村民宿起到生力军作用,成为促进文旅融合与新兴旅游消费的新引擎。

  在民宿产业发展带动下,越来越多村里人吃上“旅游饭”。在河南信阳新县东南部,距今400多年的古村落田铺大塆焕发新生机。保留村落古朴原貌,经过重新规划设计后,这里创办起20多家特色民宿,游客量日益增长。

  在四川广元朝天区,这个暑期,多家民宿每天生意爆满。“游客越来越多,每天10多桌客人,住宿生意好极了,预订电话几乎被打爆。”90后民宿主雷浩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民宿产业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还拉动了土特产消费,累计带动全区4900余农户增收。

  过聚荣分析指出,乡村民宿对乡村振兴带动作用显著。发展特色民宿可以保留当地的地域文化、风俗,也可以带来各地不同的生活方式、文明理念,让空心村获得发展生机。

  相关调研报告显示,发展乡村民宿可有效破解住宿业在城乡发展上不平衡和业态发展上不充分的矛盾。乡村闲置房屋多、投资规模小、建设与运营相对简单,发展民宿产业的门槛相对较低,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建设乡村民宿,让游客留下来,进而带动相关业态发展,打造“吃—住—游—购—娱”旅游产业链,引领村民脱贫致富。

  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中俄老码头风情街景区附近,精品民宿依托民宿文化,衍生出“民宿+书香”“民宿+研学”“民宿+摄影”等多元业态;江苏苏州周庄古镇,“民宿+亲子游”融合亲子民宿、自然学堂、文创产业等,受到多地游客青睐。

  《民宿蓝皮书》调研显示,各地以乡村旅游民宿开发为纽带,引导多业态经营发展,形成集“文化创意、共享农业、电商物流、养生养老、体育健身”等不同类型乡村旅游民宿于一体的“微度假”综合体,极大丰富了文化旅游产业产品体系。

  转型——从规模到质量全面提升

  【政策】近日,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等八部门印发《通州区促进乡村民宿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实现全区乡村民宿从规模到质量的全面提升,建成一批特色精品乡村民宿,打造一批乡村民宿特色乡镇,提升全区乡村民宿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