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大伙儿一起富”(人物故事·聚焦乡村创业)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8-30 05:42:01
浏览

“带着大伙儿一起富”(人物故事·聚焦乡村创业)

 

  张思洋,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西葛社区人,2013年返乡后创办南京简诺种植专业合作社。8年来,他带动乡亲们用小龙虾闯出大市场,目前合作社已成为一二三产融合、年营收逾两千万元的“全省百强合作社”,累计带动周边上百户农民增收致富,户均增收10万元左右。

 

  核心阅读

  返乡创业8年来,江苏南京简诺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思洋带动乡亲发展小龙虾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特色产品、发展循环经济。从创业之初的困难重重,到如今的蒸蒸日上,他和乡亲们不断努力探索,延伸拓展产业链,终于走出一条绿色循环发展之路。

  

  ■创业心得

  对于农业养殖模式的探索,不要仅凭一两次成功或失败,就判定一种模式可行或不可行。实际情况往往受很多因素综合影响,如果不明确目标、深入研究,就无法收获成功的果实。同时,如果想扩大创业规模,要根据市场情况渐进式、阶梯式地调整,不能盲目地投入人力财力。

  ——张思洋 

  

  8月的南京,天气渐凉。刚刚下过一场雨,清爽的空气中交织着泥土的芳香、草木的清甜。

  一排排橘黄色的农房别墅,掩映在茂盛的香樟与盛开的荷花之间,亲水栈道与亭台连廊将房前屋后的景致串在一起。紧邻着村庄,750亩连片小龙虾养殖基地里,前期大批量丰收的小龙虾已经顺利销售,合作社社员们正在忙着补栽水草、改善水质、投喂黑水虻,为存塘的“虾宝宝”们营造一个更加舒适、有营养的环境。

  这里是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西葛社区。在70后返乡创业者张思洋看来,如今的村庄面貌就如同一幅宜居宜业的彩色画卷——生机盎然、富有活力、充满希望。

  从离开农村到主动回乡

  张思洋小的时候,西葛社区还叫西葛村。这里位置比较偏僻,资源禀赋差,也没有支撑产业,一度贫困落后。在他的记忆中,村里的泥巴路一到雨天就泥泞不堪,如果雨水大一点,泥巴路就彻底走不成了。

  中专毕业后,张思洋离开农村到县城和市区闯荡,干过餐饮、搞过销售、开过汽修店……凭借吃苦耐劳的劲头,他在城里站稳了脚跟,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2013年,38岁的张思洋作了一个决定,回乡创业。

  “我们好不容易在城里稳定下来,现在还要再回农村,能挣到什么钱?”妻子不情愿地说着,家里其他人也都反对。

  张思洋不急不躁:“现在国家对农村越来越重视,政策支持多,发展空间大,我想回去和乡亲们一起做点事情。”

  回乡干什么?

  刚计划流转土地办个垂钓基地,没想到差点踩了红线——相关法律规定,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张思洋的第一个创业计划不太顺利。

  “离开家乡久了,对具体政策和农村情况不熟悉,看来创业真没那么简单。”张思洋一边反思,一边琢磨新的计划。

  一连几天,他都在大堤上转悠,看着修葺一新的塘口和清澈的塘水,小时候和伙伴们一起掏小龙虾的景象浮现在眼前。这里的水好,每次掏上来的野生小龙虾个头都很大。洗干净,做熟了,那扑鼻的鲜香——一个灵感闪过,“要不就试试养小龙虾吧!”

  从带动一片到拉长链条

  灵感来了,说干就干。不过,光靠自己可不够。

  第一个报名入股的,是儿时一起掏小龙虾的伙伴张贤宝。

  这些年,张贤宝一直在家乡搞养殖,规模小,一年只挣两三万元。听说张思洋要养小龙虾,他一拍大腿——从自己的经验判断,兴许真能搞出名堂!

  第一个报名打工的,是村民刘明辉。孩子大了,用钱的地方多,他和家人合计,来打工说不定能改善生活。

  2013年9月,张思洋招募到5个社员,成立了简诺种植专业合作社。看到他全心投入,妻子也搬回老家协助他。

  队伍拉起来了,还得补补技术课。张思洋带着社员出去考察,学习养殖技术,第二年春天从外地购回了虾苗。

  想着早投放、早回本,虾苗被提前投放入水。听到虾苗尾巴拍水的“哗哗”声,大家高兴地说:“瞧,这多带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