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大伙儿一起富”(人物故事·聚焦乡村创业)(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8-30 05:42:01
浏览

  可从第三天开始,情况不对头了。晚上,张思洋照例趴在塘口观察,却发现它们没什么精神。转天,就陆续有虾苗死去。张思洋慌了,抓起电话打给供苗商,按对方说的方法努力抢救了一番,但还是无力回天。

  不到一周,花费26万元购买的虾苗全部死亡,塘水散发出一阵阵恶臭。

  “怎么连虾苗都养不活?”“这人不会务农,根本就是瞎折腾!”“我看这事就干不成。”村民们的议论越来越多。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张思洋冥思苦想好几天,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还是没理出头绪。

  “虾苗是从哪里买的?运输了多长时间?”张思洋请来外地的小龙虾养殖大户指导。对方几个问题一问,张思洋恍然大悟:长途运输导致虾苗缺氧脱水。当时被认为有活力的拍水,竟然是虾苗拼命挣扎的应激反应。

  调整好思路,重新出发。这次,大家格外用心——一遍遍清洗消毒虾池,植上底层水草;买来鲜活螺蛳,打造干净有营养的水环境;只采购两小时车程以内的虾苗,天气回暖后进行二次投放。

  一点闪失不能有。“那会儿做梦都梦到小龙虾。”张思洋笑着说。

  大伙儿每天从早到晚定点巡塘。张思洋有时半夜不放心,还要爬起来看看虾苗的生长情况。饲料是否充足、水质营养成分如何,他都密切观察、做好记录。

  2014年下半年,大家的努力终于迎来了大丰收。当时,每亩高达上万元的收益,吸引了不少村民。合作社从初期的5名社员发展到32名,2017年成为“全省百强合作社”。

  在张思洋的带动下,西葛社区周边涌现出上百户小龙虾养殖户,养殖面积达1.2万亩,户均增收10万元左右。

  养殖户多了,销路有限怎么办?在街道农业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张思洋开拓互联网渠道,打造了一套电商体系,让客户覆盖面更广。

  活虾属于生鲜产品,卖不远怎么办?2019年,合作社投资150万元,结合街道的产业融合资金,引进了小龙虾全自动加工流水线,建设深加工基地,开发的特色产品越销越远。去年,合作社营收达2560万元,利润达200余万元。

  遇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问题。在张思洋心中,困难都是暂时的。

  从绿色农业到循环经济

  小龙虾越卖越好,张思洋来不及歇口气,变得更忙了——忙着和一群虫子打交道。

  先是蹲在恒温的空调房里,耐心孵化一颗颗白色的虫卵;待它们长成乳白色幼虫后,再挪到闷热的大棚里精心喂养;等变成黑色的成虫,还要继续仔细观察……

  这么费劲图什么?

  “这种看似不起眼的虫子叫‘黑水虻’,是一种高蛋白的昆虫,可以作为小龙虾的饲料。”张思洋说,它们的用处还远远不止这些。

  他发现,黑水虻的产量高、成本低,幼虫以厨余、农产品下脚料等有机垃圾为食,虫粪还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有机肥,精准投放后能缓解环境压力。这可真是一举多得!

  看准了市场潜力和环保价值,张思洋计划投入近200万元,建立黑水虻培育基地,为周边养殖户提供蛋白质饵料、回收处理有机废弃物。

  但计划提出来,有社员坚决反对:“200万元呀,这可是合作社一年的利润!”“万一亏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