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万亿元科研经费该怎么花(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8-31 09:35:01
浏览

“科技部有专家库,每年项目立项都会从中抽选专家编制项目指南,科研人员相当于做‘命题作文’。”王春说,“每个专家其实也是单位人员,他们定的项目研究方向和指南都很细,多是国际学术前沿的话题,跟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所以有的单位容易申请到项目,有的单位研究方向跟项目指南不一致,就很难申请到项目。另外,有些学术型专家不在生产一线,对企业科研情况了解不多,所以安排的适合企业牵头的项目就少,一般都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牵头。另外,北京的专家比较多,所以地方能牵头的项目较少。青年科研人员能拿到的项目也偏少。”

记者对科技部网站的不完全统计显示,王春反映的问题属实。

截至8月24日,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已启动22个,其中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司法专题任务)(定向)、科技冬奥、科技冬奥(定向)、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数字诊疗装备研发、绿色生物制造、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等重点专项,共有48个项目进行了公示。

这些项目的实施周期一般是2到4年,牵头单位既有企业,也有高校、科研院所,还有行业协会和部委的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根据统计,公示的48个国家重点项目中,企业为牵头承担单位的相对较少,仅有6项。比如深圳某公司牵头的“新型有创呼吸机及其核心部件研发”项目,沈阳某机器人公司牵头的“重症护理智能机器人系统研发”。

48个项目的牵头单位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共有34项,约占70.8%;医院牵头项目只有5项。

涉及地方的项目也相对较少,只有甘肃、宁夏、云南、新疆等地方的优势特色产业项目入选。

不过,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科技部正在深化科研项目管理改革:“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年首批启动的重点专项中,设立了揭榜挂帅榜单任务,不设门槛,不唯职称,不唯论文,谁能干就让谁干,围绕关键核心材料、重大科研仪器、病原学和防疫、清洁能源、农业生物种质资源、诊疗装备和生物医用材料、黑土地保护利用等方面,凝练聚焦重点突破方向;在更大范围内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采取部省联动方式实施重点专项等方式扩大资助面。

“我们在基层工作中也会遇到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都是现实中需要解决的,但几乎得不到科研经费的支持。”湖南省衡阳市一位在基层工作的工程师告诉记者,“省里还能有一些科研经费,到了市县一级,都没见过科研经费长什么样子。”

中试阶段的科研经费支持偏少,科研经费管理包干制需要扩大试点范围

“近年来中央明确提出,企业是市场创新的主体,我们企业能申请到的国家科研经费也越来越多,每年有10多项,加上市场资本和企业配套的研发资金,企业创新能力大大增强,最近几年每年申请的发明专利数量在中国企业里都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华为。”国内某显示屏生产企业有关负责人吴晓告诉记者,不过,总体来看,企业能牵头的项目不多,企业科研人员的地位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包括科研经费改革,国家加大了对基础研究和‘卡脖子’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我今年成功产业化的项目就是得到了北京市科委的支持,科研项目‘RV减速器产业化开发’有200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最终我们团队突破了‘机器人关节RV减速器制造工艺’,掌握了核心技术。”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张跃明告诉记者,“但现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在项目持续性方面还略显不足,尤其是中试阶段很难找到经费支持,民营企业也有资金压力。如果国家的科研经费能在中试阶段或者后续产业化过程中继续给予科研工作者支持,我相信中国的原始创新科技成果会有更多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