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高发,如何“防”与“攻”?(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8-31 09:44:01
浏览

在这样的体系下,基层医院需承担肿瘤防治的健康宣教、健康管理和早筛早诊工作,通过筛查、首诊,早期患者特别是癌前病变患者可尽早得到干预治疗,而基层医院无法治疗的疑难重症患者,则可被及时转移到核心医院。这样可使不同时期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针对基层医院业务能力不足现状,即“肿瘤健康管理、早筛、早诊早治”缺乏背景知识和合理收入,“肿瘤手术和综合治疗”缺乏综合实力和被大医院挤压,丁克峰建议,政府部门在每个区域设定一到两家省级大医院牵头单位,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肿瘤疾病诊治前移和早诊早治工作指导、培训。他认为,提升基层医院诊疗水平关键在于实现“均质化”,即从术前整体评估、多学科诊疗策略、外科手术操作到术后随访等环节,都要向着规范化发展。

近年来,浙大二院大肠外科已主编中华医学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等多个大肠癌诊疗规范,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交流推广先进的理念经验,不断探索助力基层医院在肿瘤预防、早筛、早诊、早治方面能力提升的方法。

在丁克峰看来,医院、医生不仅要治好病,还要积极参与到防控工作中去。他呼吁,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关注癌症早筛,共同推动医疗体制向更有利于老百姓健康保健、健康维护、早诊早治、健康长寿的目标发展。

让“8090后”不再放弃

当今,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亿人。与此同时,老年肠癌患者也呈现增长趋势。

老年患者一直是肿瘤学领域的一个难题。老年人岁数大、病史复杂、治疗难度大,很多患者干脆放弃治疗。但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健康理念也在发生转变,老年人更期待能够长寿。

“如今,80岁以上老人做手术已成常态,90岁以上也不少见。这也要求我们不断提升技术和诊疗水平。”丁克峰表示。

作为肿瘤防治核心医院,浙大二院不断攻克疑难病种病人诊疗难题。过去五年,浙大二院大肠外科成功为150多位85岁以上高龄患者实施根治性手术。该院还不断提升保功能外科治疗水平,如低位保肛、保留功能神经、保留回盲部等术式,使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前不久,丁克峰在一周内成功为三位“90后”老人实施了肠癌根治手术,从手术评估、手术进行到术后康复,外科医生发挥出了精湛的微创手术技术,麻醉手术部、护理部等多学科团队紧密配合,三位老人在一周内均如普通患者一样,按计划进食、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拔除引流管并顺利出院。

在大肠肿瘤临床一线“战斗”三十多年,丁克峰欣喜地看到,中国大肠癌诊疗水平不断取得突破,为患者带去信心,也使高龄患者接受治疗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他表示:“今后,各种新技术的不断赋能、微创技术和理念的不断拓展、智能化手术设备和仪器的革新使用一定能推动外科医生不断创造奇迹,造福百姓。”

目前,丁克峰还在牵头开展大肠癌患者生活方式调查,试图通过大数据寻找与中国大肠癌发病强相关的生活因素,给大众带去更多科学预防建议。癌症防治任重道远,丁克峰指出,实现“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这一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还需继续强化早筛普及,推动规范化治疗,加强对急难、风险大及晚期转移性肿瘤的攻坚治疗。他表示,将继续投身到肿瘤防治工作中,期待未来十年助力浙江乃至全国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形成拐点。(文/郭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