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减碳”跑偏下好全国一盘棋须有规可依(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9-02 10:20:01
浏览

  “国家层面应该做好顶层规划,抓大放小、有的放矢,对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分阶段进行相关任务的分解,在一些重点领域应选择重点企业进行碳中和示范基地的建设,形成标杆效应。”不久前,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撰文称,在“双碳”目标落地的过程中,需要统一的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来衡量企业的减碳进度和效率。

  “只有全社会积极参与,我国的‘碳中和’目标才能够如期实现。”他表示,主管部门和行业机构要让细分行业甚至具体企业能够清楚地了解自身碳排放的当前数值,以及未来年份的约束性指标,这样才能让“减碳”成为每个企业公民生产经营的一部分,才能让“降碳”成为每一道工业流程优先考虑的事项。

  “要在汽车、出行等领域形成绿色的闭环,就应该让减污降碳的要求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马军认为,从矿产开采、冶炼到汽车制造,再到消费者使用以及电池退役后到梯次利用,都需要更加精细化的管理,从而下好“全国一盘棋”。

  “筑巢引凤”还需因地制宜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113亿吨,单位GDP碳排为124g/元,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发电端。有预测称,2030年电力需求将达到约11.6万亿度,2050年达到约14.3万亿度;预计2050年风光发电量占比将由2020年的14%提升到约50%。

  因此,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达成过程中,新能源储能市场被认为是各地“筑巢引凤”的重点领域。

  一方面,由于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有时间局限,且波动性大,需要完善储能管理;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提升,促使锂电池成本下降,推动了电化学储能的放量发展,“新能源车+储能”模式为各地方和相关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在能源生产端推进能源清洁化,在能源消费端推动电动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而作为能源存储转换的关键,储能系统则是推进新能源发电消纳、构建能源互联网的核心。”宁德时代表示,由于储能电池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较低,成本、使用寿命、系统运行(存储)效率、智能化的系统设计是储能产品的关键。

  据了解,过去10年间,电池组件和发电系统成本下降了90%。得益于电池技术的突飞猛进,2020年陆上风电的上网指导价已与火电基本持平。按照东吴证券的分析,2025年新增储能需求将达到163GW/511GWh,储能市场空间超6000亿,长期来看有望达到万亿市场空间。

  这进一步证明了这样一个判断:“碳达峰、碳中和”的根本出路在于技术革新。

  “有人议论说,电池的化学体系已经很难创新了,只能在物理结构上做些改进。我们认为电化学的世界就像能量魔方未知远远大于已知,我们乐此不疲地探索其中的奥秘。”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曾表示,“碳中和”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人类社会生产力深刻的变革,它将给不同技术提供了施展的舞台。

  “除了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新能源产业,助力本地的碳达峰、碳中和,各地也要注意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给予适当支持,从而保障技术创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分析说,中国在锂电池等新能源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同时相关供应链比较完整,拥有规模优势。同时,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经济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各地在招商引资时要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