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安全帽”真戴上了吗?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9-02 10:26:01
浏览

原标题:电动自行车“安全帽”真戴上了吗?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实施“满月”,记者调查发现,尽管电动自行车上楼乱象有所改观,但电动自行车违规上楼、“飞线”充电等现象依旧难禁……究竟症结何在?

乱充乱放仍难根除

8月1日起,《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正式施行后,不少小区电梯内新装了电瓶车阻车系统、新建了停车棚并安装充电设施,居民安全意识也有所提升。

不过,记者走访发现,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飞线”充电等违规现象依旧不少。在山西太原小店区大马北高层小区,记者看到电动车在门厅摆放,一些住户还是将电动车推回家里或楼道里充电。一位居住在这里的住户说,小区约800家住户,充电桩一共只有14个。“我们推回家自己都害怕,但楼下没法充电。”记者走访的太原市杏花岭区、迎泽区、小店区等近20个高层住宅小区内,普遍存在没有充电设施或充电设施不足的情况。

在太原市迎泽区并州东街某小区,记者看到,电梯新安装了电瓶车阻车系统,新建的充电桩也开始运行。小区物业经理表示,小区七八百辆电动车,车棚根本放不下,遇上极端天气,谁都不想让自己的车子风吹雨淋,居民纷纷往地下车库推,不仅影响车辆进出,也存在安全隐患。

位于太原市的太航社区和清徐县文化馆宿舍,因为小区没有充电的地方,大量住户从窗户拉“飞线”充电。此外,多位住户告诉记者,如果小区有完善的充电设施,物业管理也能跟上,不再丢车、丢电瓶,他们肯定不会冒着电动自行车爆燃的风险回家充电。

电动车“下楼”还面临哪些障碍

——空间少、选址难,停车棚在“夹缝中生存”。

山西省消防救援总队太原市消防支队高级工程师张香萍说,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9米。但事实上,很多小区在建设规划之初没有留下充足的空地,建设或计划建设的停车棚,难以达到这个防火间距标准。

此外,记者发现,即便是有的停车棚达到防火间距,但大量的电动车挤在车棚里停放充电,缺少灭火装置和监控设备,让居民既担心火灾,又担心丢失。

为了挤出电动自行车存、充空间,还有小区瞄向地库,但因为没实现油电分离,同样让住户提心吊胆。“一旦电动自行车着火,再引燃停放的汽车,后果不堪设想。”太原胜利街一小区居民张鑫说。

——低门槛、问题多,充电设施易成安全新隐患。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相关企业现存5126家。今年1-8月新增1868家,同比增长了203.2%。

受访业内人士表示,充电桩制造门槛低,通俗讲就是一个装置配上一排插座,因此在新规实施前后,不少企业都想分一杯羹。山西省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相关人士表示,从山西省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安装的情况看,其标准参差不齐。近90%达不到国家标准IP54等级(防水防尘等级)。一位投资者表示,当前充电桩产品品牌、种类多,单桩价格从几百到两千多元不等,有的产品本身质量一般。但很多投资人考虑成本,往往选择廉价产品,这可能造成新的安全隐患。

——拿分成、赚差价,充电桩成了物业的新生意。

“充电桩成了物业赚钱的生意。”一位电动车充电桩投资者杨洋告诉记者,物业公司对进场充电桩有盈利分成,有的三七分,有的四六分;有的物业公司赚取电费差价。“对于空地多,建设充电桩场地充足的小区,物业公司会要求建车棚的费用也由我们来出,费用每平方米就达200元以上。”杨洋说,他们不得不提高充电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