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发展撬动能源转型(深度观察)(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9-08 07:42:01
浏览

  新能源异军突起的同时,火电站等传统发电企业的地位难免有所下降。近年来,一些省份的火电、核电机组已出现降功率运行的情况。资本密集的火电、核电等企业能否成功适应新趋势,既关乎自身发展,也事关我国能否顺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山东半岛东南部的海滨小城海阳市,三面环海的岬角顶端,两座雪白的“大圆罐”十分惹眼。这是海阳核电一期1、2号机组的核岛。在这里,反应堆把水加热,产生大量高温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目前,这两台世界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机组已累计发电超过570亿千瓦时。

  让国家电投山东核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放津津乐道的,除了先进的核电机组,还有从核电常规岛延伸出的两条白色管道。

  “这两条管道不是用来输电的,而是向城区供热。”海阳核电设计管理处工程师刘宪岭解释,管道一头连着核电厂内供热首站,另一头连着厂外热力公司。在核电厂内,从核电机组抽出的高温蒸汽将管道中的水加热到120摄氏度。随后,热水被输送到热力公司换热总站,释放热量后再返回电厂,如此循环往复,实现源源不断的热量输出。

  为啥一座世界最先进的核电站干上了城市供暖的营生?“目前,核电站年发电小时还不错,但未来我们这样的核电站也存在给新能源发电让路的压力,因此必须居安思危,不能只做发电这一篇文章。”吴放说,他们想到的第二篇文章,是和电关系最紧密的“热”。

  任何电厂都有大量余热,把余热利用起来就会提高效益。“核电站实际热效率比最先进的火电机组要低10个百分点,只有36.7%。把核电的热直接拿出一部分来供暖,可以提高核电的热效率,综合效益更高。而且,减少余热排放还有利于海洋生态保护,可谓一举多得。”吴放说。

  对海阳市来说,核电供热也能带来减碳红利。

  “以前靠锅炉供暖,烧煤锅炉房里黑乎乎的。”站在已经停运的5层楼高大锅炉前,丰源热力临港分公司经理潘世伟细数起烧煤供暖的种种不便:“一不环保,二不经济,三不省心。燃煤锅炉故障率高,还要请工人24小时三班倒上煤,冬季光是临时招工就得20人。”

  如今,在锅炉房隔壁,一座洁白小巧的板式换热器解决了各种问题。据测算,海阳实现全市核电供暖后,每个采暖季可节约原煤1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万吨、烟尘691吨、二氧化硫1188吨,相当于种植1000公顷阔叶林。“今年冬天,海阳将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吴放说。

  “水热同产”,是吴放他们“跨界”的第三篇文章。

  “海水淡化要消耗大量热能或电能,我们与清华大学共同研发了‘水热同产’装置,利用核电站的高温蒸汽尝试海水淡化。”海阳核电设计管理处工程师张真说,经过检测,淡水品质很高,可直接饮用,且生产用能全部来自供热蒸汽,不额外耗能,实现了在零碳供热的同时零能耗制水,“山东半岛一些地区较为缺水,未来大规模应用的前景广阔。”

  推进融合——

  寻求共赢,让“有钱的少花钱、没钱的不花钱”

  采访中,钱智民给记者讲述了让他印象深刻的一个故事:几年前,企业想给青海三江源地区的牧民安装光伏发电设备,让他们可以用电做饭取暖。可牧民们的积极性并不高:“捡牛粪烧饭一分钱都不要,安装光伏还要花钱。”

  钱智民从中敏锐地感觉到,推进融合发展,就必须找到多方共赢的路径,让“有钱的少花钱、让没钱的不花钱”,让原来想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找到新的解决方法,这样,融合“大戏”才能唱成、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