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发展撬动能源转型(深度观察)(4)
“小岗村最头疼的事是啥?”小岗村项目开工前,国家电投安徽公司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不是要不要建光伏屋顶、智慧路灯,这让小岗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群之马上有了兴趣:“秸秆焚烧是最让我们头痛的事情,你们能帮助解决?”
原来,小岗村每年有近3万吨秸秆需要处理,因为环保要求,不能一烧了之。于是,要么深耕掩埋,但每亩成本需要30元至50元;要么送到15公里外的电厂,运输又不方便。“我们曾对不烧秸秆的村民出台了奖励政策,但有村民说,‘你别给我钱,帮我把秸秆弄走就行’。”周群之说。
针对这一痛点,国家电投在综合智慧能源项目中规划了一条2万吨的秸秆综合利用生产线,充分利用当地的秸秆、垃圾、粪便等生物质废弃物发电,实现了变废为宝。
综合智慧能源项目的探索,还为小岗村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记者来到小岗村改革大道西侧的农光互补项目,只见一间小房子正在“生产”植物。没有土壤、没有化肥,绿油油的生菜正在一层层白色栽培板中茁壮成长……
“我们打算利用光伏电源,开展水培蔬菜生产,不仅生长速度比室外快,而且能够大大减少对土地的占用。”高阳说,下一步他们还准备在光伏板下种植黑豆或洋姜,帮助小岗村兴产业、增收入。据了解,农光互补、屋顶光伏、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每年预计能给小岗村村集体、村民增收约530万元。
在距离小岗村2000多公里的青海塔拉滩生态光伏园里,一群绵羊在悠闲地吃草。41岁的马汉台村牧民向占魁每天骑着摩托车放养“光伏羊”,每月能有3000元收入。
“光伏板能够降低风速和水分蒸发量,非常适合草的生长。因此过去的戈壁滩,现在长出了绿草。但是,草太长了会影响发电,还有火灾隐患。后来我们干脆养羊来‘除草’,结果却创造了一个产业。”光伏园负责人吴世鹏说。现在,这片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经放养了5000多只羊,为向占魁等十几户牧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未来,如何全面推进融合发展?钱智民认为,关键要从小岗村、宝之谷等综合智慧能源示范项目的探索中,找到技术路径和商业模式。
“特别是商业模式,以往电力企业不太注重,大家认为反正就是建一个电厂,投资几十亿元、上百亿元,建好后发电就行了,还要啥商业模式。但融合发展要兼顾多种利益,探索出让各参与方都受益、都有积极性的商业模式。”钱智民说,国家电投将在水火核风光气等产业融合发展基础上,积极与供给侧、用户侧以及农业、交通运输、建筑冶金等进行跨界式“大融合”发展,争取继续领跑。
“融”出能源应用新篇章(记者手记)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国发电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国家电投主动作为、积极探索,以多维度、深层次的融合发展思路,力争为我国未来能源应用场景树立样板。
融合,必登高望远。只有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定位,着眼长远、系统谋划、整体设计,才能更好打破旧格局、开创新局面。长期以来,我国电力系统运行中源网荷储条块分明,而国家电投建设的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将水电和光伏发电“打捆”送出,成功实现平稳并网、综合效益多赢,这正是融合带来的好处。
融合,要破旧立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融合之路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如何融合、与谁融合都需一步步探索。从小岗村的综合智慧能源网到戈壁荒滩上光伏产业园的“光伏羊”,再到核电站输送能源的首个零碳滨海新城……国家电投的“清洁能源+”融合实践探索出了新思路,也带动了新技术新产业发展,让人看到了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