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氢”车上路
原标题:创新驱动“氢”车上路
这是位于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宝廷氢能管理中心。
新华社记者 苏 醒摄
近日,京津冀、上海、广东申报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获五部门联合批准。如果在示范期内达成目标,示范城市群最多可以拿到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和氢能供应的18.7亿元奖励。
“真金白银”的财政奖励,将助推氢能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但要让产业生态发展到成熟阶段并非易事,从技术研发、产品落地再到产业化,氢燃料电池汽车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绿氢从源头抓起
氢能作为公认的清洁能源载体,已经成为全球能源革命技术的重要方向。
欧洲提出能源转型,2025年到2030年,欧洲水电解制氢装备容量将达到40GW,氢生产达到1000万吨,到2030年,氢将大规模应用于难以脱碳的行业。日本从2002年开始,由国家补贴推动氢燃料电池研、产、学联动,目前处于全球引领的态势。
在我国,随着国家政策鼓励和企业的积极参与,氢能产业也从产业化初期向快速发展期过渡。目前国内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中国的销量从2015年的10辆增长到2020年的7000多辆。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马林聪在2021嘉兴氢能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各地都很重视氢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都在布局氢能源。
近日,北京宣布了到2023年底将在公路上拥有3000辆氢气汽车和建造37个氢气加气站的目标。上海市把氢能列为“十四五”六大产业发展重点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氢能源虽然是一种非常清洁的能源,但由于氢能源属于“二次能源”,其制造过程也可能产生大量碳排放。根据氢气制取技术的不同,目前市面上的氢能源被分为三类:零碳制取的“绿氢”、低碳制取的“蓝氢”以及高碳制取的“灰氢”。
“从我国氢能产业来看,蓬勃兴起,但是良莠不齐。”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介绍,我国80%的氢气是从天然气转化来的“灰氢”。“灰氢”用来做交通的燃料,实际上比直接用柴油、汽油的排放量还大。
“绿氢”是氢能利用的理想形态,但受到目前技术及制造成本的限制,绿氢实现大规模应用还需要时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如何打通可再生能源和氢能之间的技术堵点、政策堵点,让氢能更加绿色,从而使氢能在一开始就是绿色能源,是需要在各种技术路线和产业化路线当中加快筛选的一件要事。
靠技术降低成本
作为氢能产业最重要的落地方式,业内普遍认为,燃料电池汽车是当下的市场风口,也是推动整个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尽管氢能源具备清洁性、可持续性的优势,但近两年来,全球汽车企业在氢燃料汽车研发上也出现了明显分歧。
2020年4月,奔驰汽车的母公司——德国戴姆勒集团正式宣布,停止乘用车氢燃料电池的研发计划。此后,德国大众、美国通用、日本本田、中国上汽陆续宣布放弃研发氢燃料汽车。
技术壁垒高、成本高、安全隐患较大等问题,是氢燃料车推广的主要阻碍。目前,燃料电池发动机价格居高不下,导致一辆燃料电池车的售价是燃油车的2倍到3倍、锂离子电池车的1.5倍到2倍。此外,加氢站建设费用比较高,每个加氢站需要1200万元到1500万元左右,而且在加氢站加氢的费用也较高。
张永伟告诉记者,氢产业要通过氢能全链条的创新和降成本,用最短的时间让氢能成为一个低价的能源。中国的锂电池产业用了不到10年时间,电池成本降低15倍,从而使得电动汽车无论是在购买成本还是在使用成本上,基本具备了可以与传统燃油车竞争的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