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与机遇并存“双碳”目标引领汽车产业变革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汽车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之大变革,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绿色化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
日前,以“融合·创新·绿色”作为主题的202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天津举办。与会嘉宾纷纷为汽车产业开启“十四五”新征程和推进“双碳”战略建言献策。
加快构建“双碳”政策体系
促进汽车全生命周期减碳
“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世界潮流,我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发展公共交通、智能交通、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等零碳汽车是交通领域技术竞争的高地之一,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举措。”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认为。
解振华透露,我国已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正在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预计将很快出台相关顶层设计。2030年前,各部门、各地方、各行业、各企业都需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采取措施,加速转型和创新。
交通是重要的碳排放部门,当前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占碳排放总量10%左右。截至2020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2.8亿辆。随着城镇化规模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个人家庭使用交通工具需求还会增长。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趋势下,主要发达国家大力推动绿色低碳交通,提出了汽车行业零碳转型目标,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世界潮流。发展公共交通、智能交通、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等零碳汽车是交通领域技术竞争的高地之一,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举措。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透露,工信部将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组织行业机构编制发布汽车产业低碳发展的技术路线图。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强化在用车污染排放监管,促进汽车全生命周期减碳。下一步,将深入打好空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构建绿色低碳格局。”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吴险峰表示。
智能新能源汽车新型生态初现
提高锂、钴等关键材料保障体系
数据显示,今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预计超过170万辆,同比增长两倍,市场渗透率超过10%,L2级智能网联市场占比达到20%。
“新能源汽车整车成本依然偏高,安全可靠性、使用便利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渠道还不够通畅等都需要持续加以推动解决。”辛国斌指出,除此之外,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发展还面临锂、钴、镍矿等上涨压力,需要进一步提高锂、钴、镍等关键材料的保障体系。
他指出,要补齐产业短板,提升全产业链水平,实施强链补链行动,围绕补短板贯通技术攻关,平台支撑和示范应用环节,加快车用芯片、操作系统等研发和产业化,引导企业优化供应链布局,提高产业链稳定安全水平和竞争力。
同时,研究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标准,推动企业健全安全运行监测体系,加大产品一致性检查力度。组织企业开展汽车数据安全、网络安全、软件升级等方面自查。加强软件升级备案管理,研究智能网联准入规范。
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安铁成看来,在数字经济、5G和新基建的加持下,围绕C-V2X构建了包括通信芯片、高精度定位、路侧RSU、整车制造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生态,智能新能源汽车从单车智能向车路协同演进步伐进一步加速。汽车产业也由传统的以整车企业为主体的“链式关系”向以生态主导型企业为核心的“网状生态”转变。
“当前,汽车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清洁能源、信息通信等领域加速融合,汽车与相关产业的边界逐渐模糊化。高科技企业竞相入局,智能新能源汽车新型生态初现。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变革带来的技术需求,持续吸引互联网、ICT企业纷纷布局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智能网联技术的最佳载体。”安铁成表示。
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注芯片短缺等若干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