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ST公司退市风险凸显:退市常态化慎炒ST股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9-23 09:07:01
浏览

本报记者 李华林

随着注册制改革不断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逐步建立,今年以来A股市场出清速度加快,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的公司有所增多,投资者欣喜于市场优胜劣汰生态加速形成的同时,也更加关注*ST公司的退市风险。

那么,当前*ST公司退市风险如何?炒壳炒差风气是否消退?对于规避退市行为如何监管?

部分公司退市风险显现

观测上市公司退市风险,半年报是一个重要窗口。记者梳理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发现,上半年,有91家ST类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为负,48家ST类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为负。

主营业务增长乏力是这些公司上半年亏损的主要原因。例如,ST德豪表示,上半年,面对国外疫情肆虐,国内疫情反复等不利局面,公司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克服困难,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本期营业收入同比实现增长,但依然未能扭转亏损局面。

一些公司因为资金流动性、债务危机等原因导致业绩持续亏损。例如,ST林重解释上半年亏损原因时表示,主因之一是公司受限于流动资金规模,不能满负荷生产,故较上年同期营业收入减少。

部分ST类公司退市风险加大。根据今年开始实施的退市新规规定,财务类退市时间从原来的三年缩减为两年,即1年触及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的退市指标即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连续2年触及退市指标直接予以终止上市。

记者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当前沪深两市风险警示板共有184家公司,存在退市风险的*ST公司有108家,其中,近30家*ST公司上半年营收不足5000万元且净利润扣非前后孰低为负,按照这个数字估计,全年很可能收入不足1亿元且净利润扣非前后孰低为负,也就意味着将触及退市指标。

从审计意见退市指标来看,一些公司退市风险也在显现。例如,*ST中新、*ST明科、*ST康美等多家公司2020年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根据现行规则,若2021年年报继续被出具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甚至是保留意见,都会直接面临退市摘牌。而从半年报情况来看,目前多家公司形成无法表示意见的情形均未消除,未出现明显改善迹象,在2021年年报披露后,面临被直接退市摘牌的风险。

“较之往年,今年存在退市风险的*ST公司有所增多。”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分析,这是受多重因素影响:首先,疫情冲击下,部分核心竞争力不足的企业持续盈利能力欠缺,经营风险加大;其次,退市新规下,监管部门严厉打击突击构造收入等违规行为,大力推进现场检查,落实应退尽退;此外,今年以来中介机构“把门人”履职尽责归位明显,一些长期没有主营业务的壳公司将加快出清。

个别股票逆势非理性上涨

对上市公司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实行差异化交易机制,旨在向投资者警示公司目前面临的退市风险情形,提醒投资者在股票交易时充分关注公司经营风险,进行审慎决策。

但现实中,却出现一些ST类公司经营并未改善,而股价连续上涨的情形,引起市场关注。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7日收盘,今年以来,114家ST类上市公司股价累计实现上涨,21家ST类公司股价翻倍。

究其原因,部分ST类公司股价上涨是受益于经营业务扭亏为盈或重组预期。例如,*ST节能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19.62亿元,同比增长1623%,实现扭亏为盈,其股票今年以来也累计上涨逾200%。

但多数ST类公司股价的上涨缺乏足够的基本面支撑,主营业务增长乏力,退市危机并未缓解,市场炒作明显。

例如*ST澄星上半年营业收入约14.8亿元,同比减少0.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326万元,但公司股票于9月15日、9月16日和9月17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15%,随后公司发布公告称,截至目前,不存在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无涉及公司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