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发展新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农民丰收节特别报道)(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9-24 06:48:01
浏览

  “5到7元钱一斤,要么背到集市卖,要么批发商上门收。”刘勤军发现,丘林村地处河谷,李子早熟,口感脆甜,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体验式采摘也逐渐兴起,“这让我们的水果有了新卖点。”刘勤军说,相对零售,采摘价要高不少,村民的积极性显然更高。

  眼看水果产业日渐起势,当地政府决定再助一臂之力。

  “丘林村已培育出特色产业,如何进一步释放产业价值?我们瞅准了乡村旅游。”大关镇党委书记胡述利介绍,为培育市场、吸引客流,从2009年起,政府每年在丘林村举办桃李花节,“春天赏花,夏天摘果,每个季节各有特色,争取做大乡村旅游品牌。”

  2017年,当地政府争取资金3000万元,完善提升丘林村及其周边基础设施。去年3月,村里开始套种金丝皇菊,为秋季旅游做准备。

  如今,在政府引导下,丘林村有15家农家乐和29家民宿,大伙儿纷纷吃上“旅游饭”。

  拓展链条,实现高质高效发展

  中秋前夕,按照约定时间,货车准时开进赫章县威奢乡大营村。提前等候的村民立即抬出自家蚕茧,接着打包、上秤、装车。一个小时后,蚕茧被运抵加工厂;一个月后,至少4种产品将销往海内外。

  2017年,听闻邻村养蚕,大营村村民李德方赶紧跟着村里人一起过去了解情况。省农科院的专家也来看过,当地自然条件相当适合。几经考量,他们发现这行挺赚钱。

  “选村民代表,到外地参观学习,再逐个到村民组动员、统计,最后开群众会讨论。”大营村村委会主任郭继贵介绍,得到群众响应后,政府帮忙引进了一家蚕茧销售企业,“企业负责提供蚕种、技术,进行销售,村民负责养殖。”

  2019年,政府出资从浙江采购桑苗,免费向村民提供,同时争取项目资金400余万元,修建了5个养蚕房、一个育雏房和一个烘干房,大营村的桑蚕养殖正式起步。

  “我们提供场地和设备,吸引老百姓到基地养蚕,多劳多得。”郭继贵说,村里跟引进的企业签订保底收购协议,让养殖户放了心。

  为延长桑蚕产业链,实现高质高效发展,2020年底,赫章县引进的贵州丝路兴蚕纺织有限公司投产。“我们投资3000万元做精深加工,产品包括蚕丝被、丝绸、白厂丝等,此外对桑叶、桑枝也进行加工。”公司总经理李惠强说。

  有了产业链,村民底气更足。“今年打算再加大投入,争取明年养殖六七批蚕。”李德方盘算着。

  突破瓶颈,加速弥补薄弱环节

  无论是发展水果产业,带动乡村旅游,还是立足桑蚕产业,推进精深加工,要让农民富裕富足,还有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弥补。

  “出去打工的年轻人,差不多占全村人口的1/4。”李永华说,这导致学酥李管护技术的人较少,种植出现了一定短板。

  在销售方面,丘林村的主要思路仍然是零售、批发和采摘,整体价值偏低,也是当前需要突破的瓶颈。

  针对丘林村的现状,胡述利也在寻求解决办法,“趁着产业结构调整,我们引导农户做果树优化,对一些过了丰产期、果子个头小、品质较差的果树进行改良。”

  政府相关部门也在调研,计划引进互联网销售渠道,希望在降低销售风险的同时,充分提升经济价值。“目前,一些农户的旅馆可能无法满足游客需求,所以我们还打算争取项目,帮助农户统一改造,提升服务水平。”胡述利说。

  一头连着农业,一头连着工业,桑蚕产业的发展同样引人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