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照亮中国人的梦(报告文学)(4)
那些日子,谢军、王平几乎每晚都去电子所测试现场,了解产品调试进展情况,协助提供前期的产品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努力,行波管的螺流从原来大于5mA的超差状态,优化至2.5mA,保证了充分的可靠性余量。后来,谢军又组织论证,与哈工大等高等院校联合,专门安排了可靠性专项试验,对它进行加速的12年、15年、18年的考核,证明改正后的产品,完全满足在轨工作寿命的要求。
使用国产化器部件,既要顶着各种压力,还要担着风险。北斗MEO某星使用的一种部件,由于研制过程中多次反复,到了时间节点,却交付不了。那些日子,厂家急,主管设计师、主任设计师、总设计师更急。
有人劝谢军:“买个进口件吧,少多少麻烦。”谢军却坚持:“买进口件,或许减少了麻烦,但不经过一番磨砺,国产件永远没出头日子。”
交付时间推迟,导致整星发射推迟。牵一发而动全身。此时,其他系统的运转都要按下“暂停键”。
谢军告诉我:“搞卫星就是这样,它是个集体项目,大到总体设计,小到每颗螺丝钉,哪个地方、哪个细小的零部件出问题,都会影响到全局。卫星发射是有时间节点的,各分系统都按照这个时间节点运转,你卫星系统按下暂停键,其他各分系统也要跟着按暂停键。而且这种暂停键不是说按就能按的,比如说,许多卫星发射时,远望号测控船必须到大洋里跟踪测控,船已经出发了,你卫星却发射不了,人家是在海上等待,还是返航?这时候,各种矛盾都集中到卫星总师身上。”
“压力很大?”
“一个‘很’字,岂可概括?”谢军说:“运动员参加世界级的比赛,万众瞩目,一个球之争,关系到能否为祖国拿金牌,能否升国旗、唱国歌,那种压力是常人所体会不到的。航天也是这样,卫星发射举世瞩目,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疏忽。面对各种压力,你必须有一种韧性,有个成语不是叫百折不挠吗?就是要百折不挠!”
“所以说,航天总师是一种高危职业。”
谢军说:“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我还是同意的。反正,从当上总师的那一天起,这颗卫星没有顺利送上天,我便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没踏踏实实休息过一个节假日,心永远吊在半天空。”
北斗三号卫星对星上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整个系统的理念是:“先于故障发现问题、先于问题发现苗头、先于苗头解决问题。”某一产品在轨的工作温度是正负10度范围,对同类产品同样设计生产状态,要进行加严到20度、25度实验;某一产品是40度的工作范围,地面要做到60度,而且是全寿命周期来做。有一些产品的疑点问题,就是通过这种方法来解决的。
三
那一年,孙家栋带着李祖洪、杨长风、谢军等一拨总师到504所,调研原子钟的研制情况。原子钟总设计师贺玉玲,见来了这么多的“大咖”,汇报时有些紧张。
等大家谈得差不多时,孙家栋没有谈具体意见,只是说:“小贺啊,你们的原子钟要是不过关,卫星是绝对不能上天的。”
贺玉玲一听,急了,“哎呀,孙老,您这一说,我们的压力更大了,我真怕因为我们,拖了整个工程的后腿。”
孙家栋满脸严肃:“拖不拖后腿另说,谁叫你们承担的是北斗工程的关键部件,关键部件过不了关,卫星怎能上天?”
贺玉玲表态:“孙老,我们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争取不拖后腿。”
孙家栋笑了,“好啊,小贺终于下决心了。不过,不是争取,而是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