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监管沙盒”跑完“最后一公里”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10-11 11:16:01
浏览

  首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创新应用“出箱”。

  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和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日前披露,“基于物联网的物品溯源认证管理与供应链金融”“基于区块链的产业金融服务”“AIBank Inside产品”“百行征信信用普惠服务”,四个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创新应用项目完成测试。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网络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车宁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经过为期一年多的业务运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首批项目正式“出箱”,这标志着中国版“监管沙盒”在机制构建上跑完了“最后一公里”,形成了完整的工作闭环,是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机制发展成熟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首批金融科技

  创新应用完成测试

  记者了解到,上述四个完成创新测试的应用项目中,工商银行“基于物联网的物品溯源认证管理与供应链金融”、百信银行“AIBank Inside产品”是北京首批公示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创新应用项目,中国银行“基于区块链的产业金融服务”则是北京第二批公示的应用项目。

  “基于物联网的物品溯源认证管理与供应链金融”项目创新点在于运用物联网+区块链技术提供物品溯源认证服务,将传统的支付、融资等银行金融服务与企业上下游、商品产销全链条结合起来,将供应链金融服务融合到商品产销场景中,方便企业及个人客户自主选用,提供随时、随身、有温度的金融服务,打造产业生态圈。

  而“AIBank Inside产品”通过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形式开放金融服务,深度赋能生态合作伙伴。借助API技术将多类型、标准化、通用化的金融功能模块,快速组装成行业解决方案,服务不同行业场景。采用无侵入的连接方式,让各场景方均可在不改造现有系统架构的情况下获得“即插即用”金融服务。

  “基于区块链的产业金融服务”项目则旨在通过建立一个基于区块链互信的关系网络,实现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金融机构、物流以及政府等各方信息高速交互,解决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各参与机构在合作信任、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依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使得金融机构快速作出金融服务决策,解决传统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采用零知识证明等技术,提高基础业务验证速度,增强对企业隐私信息的保护,提高企业间信任度。

  此外,“百行征信信用普惠服务”是深圳试首批公示、首批完成测试的应用项目。该项目通过对接福田政务审批系统,一是将征信数据应用于现场服务窗口办理的各项政务审批和缴费等业务中,实现政务服务快速办理。二是通过对个人用户的基础信息和政务审批结果信用信息的采集,丰富征信数据来源渠道,提高征信模型的准确度和有效性,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评估个人用户的信用状况及风险。三是在“征信+政务”的基础上,探索开发“征信+缴费”“征信+缴税”等多种模式,为老百姓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公共服务。

  金融科技

  “监管沙盒”闭环形成

  北京和深圳项目为何率先完成测试?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指出,首先,北京和深圳率先进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且北京和深圳都是金融业和金融科技产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北京、深圳集聚了大量的金融机构总部、知名互联网科技公司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领域的创业公司。

  “其次,北京和深圳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方面有很强的监管能力和技术能力,能够确保监管创新试点的顺利推进。第三,北京和深圳率先完成试点的项目基本都是大型银行和知名银行申请的金融科技创新试点项目,其本身在金融科技方面就有很强的投入和人才基础,所以金融科技创新试点项目也会比较顺利。”刘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