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写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之际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题:“驶”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写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之际
新华社记者樊曦、叶昊鸣、周圆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以“可持续的交通,可持续的发展”为主题,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将在这里召开。
今年是中国“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开局之年。秉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理念,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目标,推动创新发展、促进绿色转型、加强开放合作……作为经济社会“先行官”,“可持续”正日益成为中国交通领域的发展标签。
绿色先行,全力打造“低碳之路”
10月2日,天津港,一列满载3200吨铁矿石的“公转铁”“散改集”敞顶箱专列缓缓驶出,加速奔向宁夏惠农,这标志着天津港正式打通“西北矿石走廊”铁路大通道。
“‘公转铁’不仅为企业节约了综合运输成本,更为可持续交通注入了‘绿色’活力,不仅能提高运输效率,还能减少碳排放。”天津港远航矿石码头公司市场营销部经理袁满介绍,通常情况下,铁路单位货物周转量的能耗和污染排放量约为公路运输的1/7和1/13。
优化运输结构,是我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重头戏”。
数据显示,交通运输排放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约10%,公路运输占其中近九成。“十三五”期间,我国全面开展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与2017年相比,2020年铁路货运增量8.63亿吨、水路货运增量9.38亿吨,沿海港口大宗货物公路运输量减少3.7亿吨。
这是我国交通运输绿色转型驶入“快车道”的一个缩影。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是一场硬仗。
硬仗当前,中国交通以行践言,积极做全球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把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作为可持续交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追求以最少资源投入、最小环境代价,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出行需要。
——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与2015年相比,2020年交通运输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7.5%。
——新能源装备设施加快推广应用,截至2020年底,我国城市公交、巡游出租车新能源汽车数量分别达到46.6万辆、13.2万辆。
——交通运输资源节约集约水平迈上新台阶,积极开展废旧路面、沥青、钢材、水泥等材料再生利用,高速公路路面废旧料循环利用率达95%……
联结城乡,畅通经济社会发展“大动脉”
一桥横跨西东,圆了沿岸群众多年“渡改桥”的梦想。历经三年多的建设,位于皖浙两省交界处的安徽歙县新安江街口大桥近日通车。
“从新安江西岸的新门村到东岸,原本开车要绕行4个小时的盘山公路,现在只需要不到2分钟。”施工单位中铁十五局三公司项目负责人张勇恩说。
对村民来说,有了桥,产自新安江独特小气候的“三口柑橘”能卖上更好的价钱。风光旖旎、物产丰富的村庄也将迎来更多游客。
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先行。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一条条路,就像一把把打开山门的“金钥匙”,打通乡村振兴“微循环”,带动一片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铁路路网纵横延伸。到2020年底,我国铁路运营总里程达14.6万公里,覆盖99%的20万以上人口城市,其中高铁运营里程约3.8万公里,覆盖近95%的百万以上人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