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南海探路“地治改革”,破解土地碎片化之困(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10-29 09:12:01
浏览

  以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为突破口,丹灶为全面发展腾出新空间,推动旧工业区向科技园区转型。在丹灶仙湖畔,高标准规划的“仙湖氢谷”,正在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这里吸引了广东探索、爱德曼等50多个氢能项目进驻,形成了较完整的、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产业链条。截至目前,丹灶拆除整理了近8000亩村级工业园,征收储备了近万亩土地,与此同时破土兴建了近百万方新型载体。

  在西樵镇,通过鱼塘标准化整治,恢复了桑基鱼塘的风貌,挖掘桑基鱼塘生态养殖文化,建设成为集游玩、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体验式文化旅游园,打造成具有深厚岭南农耕文化内涵的观光旅游区。

  2020年,南海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支配收入超百亿元,居全国同级地区前列,获评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区;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5:1,均衡水平居全国同级地区前列;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大幅提升,累计建成截污管网2347公里,实现自然村截污全覆盖;城乡黑臭水体治理全面达标,广佛跨界河流水质同比改善27%,启动建设12个千亩万亩公园。

  此外,南海区近3年复垦复绿超5500亩、新增绿化面积2.4万亩,初步探索出一条工业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

  优化城市发展空间 构建发展新格局

  记者采访发现,南海区以“地治改革”为总揽,通过城乡空间布局的优化改革,国土空间规划的改革引导,新型现代城区、园区、社区的合理布局,推动城市、产业、农业连片,带动生活、生产、生态形成新格局,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此前,南海107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612个村级工业园,而面积在100亩以下的工业园占比高达43%,年创税收只占全区年税收9%。这些昔日代表经济活力的村办工业区,因土地权属复杂、土地利用碎片化、产业形态低端,成为严重制约城乡发展的一大瓶颈。

  两年来,南海举全区之力推进实验区建设,多方发力。针对土地利用碎片化、低效化,南海提出推进连片村级工业园改造和连片乡村振兴,规划244平方公里的城乡融合发展十大示范片区,促进土地的归并腾挪。

  2020年,南海全区引进超10亿元项目投资额,逆势大增46%;今年1-6月,引进超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计划投资额达25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32%,两个百亿级项目落户南海,全区高质量发展活力全面迸发。

  截至目前,南海“东部城市、中部产业、西部生态”的主体功能区格局初显。至今累计拆除4.4万亩村级工业园,初步建成5个万亩连片农业示范片区,城乡空间集聚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

  探路“地治改革”,南海区将有限的土地资源“化零为整”提质增效,打破原来的空间和利益格局,为广东乃至全国提供了解决同类问题的实践样本。(梁倩)


(责编:赵竹青、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