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辣椒指数看贵州乡村振兴
新华社贵阳10月31日电(记者齐健)金秋时节,这座名叫虾子的小镇上椒香四溢。近到方圆几十公里、远至一千多公里外出产的辣椒,都集中在这里交易。小镇所在的贵州,是全国辣椒产销规模大省。
从忙着采椒的椒农,到满负荷开动的烘干流水线,从电话不断的辣椒经纪人,到企稳向上的辣椒指数,各方汇总来好消息:又是一个辣椒丰收年,收购价稳中有升,平均每公斤3.4元,亩均收入4000元以上。
一片土地因辣而兴
辣椒,这种红色辣味果实,在以绿色为底色的贵州大山里茁壮成长,用一抹抹艳红点亮乡野。
在距遵义市新蒲新区虾子镇20多公里的湄潭县梭塘村,42岁的合作社负责人李伟总是骑着摩托车穿梭在田间地头。
从过去在房前屋后种点辣椒自家食用,到2018年开始一个人种50亩辣椒,到今年流转500亩土地种辣椒,李伟带领梭塘人把辣椒生意越做越大。
“今年干椒卖到8元一斤,相当于鲜椒2元一斤,其中每斤支付给采摘人0.4元。”李伟说:“覆膜、栽种、除草、采收,每天一个工100多元,今年支付了20多万元报酬。”
李伟的支出,正是村民的收入。辣椒收获时,梭塘村采收辣椒的大多是中老年妇女,既没耽误壮劳力务工赚钱,又增加了家庭收入,还盘活了过去种玉米和撂荒的坡耕地。
村里人都知道,能年入几十上百万元,是李伟风吹日晒扛出来的。之前不懂覆膜技术,每年要除草4次,天气太干了他还要背着喷雾器在地里转。“咱辣都吃得,吃点苦算哪样?”李伟常跟村民说。
贵州有一大批像梭塘这样的辣椒专业村。这是近年来贵州按照“一个重点产业、一个工作专班、一个技术团队”机制,成立一系列产业专班助力特色农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缩影。
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今年印发了《全国乡村重点产业指导目录(2021年版)》,指导各地强化乡村产业与财政、金融、人才、土地等相关政策衔接,按照县域边界、乡村资源、农民为主、三产融合的原则,确定乡村重点产业指导目录。
今年贵州种植辣椒570万亩,预计鲜椒产量780万吨,产值超270亿元。展望“十四五”,贵州确立辣椒产业每年“一产产值300亿元以上,二产产值200亿元以上,三产产值500亿元以上”的目标。
一座城市为辣而生
46岁的陈顺国是土生土长的虾子镇人,从18岁学做生意至今,做了28年辣椒生意。
“最早我背着背篼去乡下赶场,收了辣椒回到虾子镇摆地摊卖。那时外地人一次能收两三千斤辣椒用火车发货。”陈顺国回忆说。
后来,陈顺国在农贸市场租了100平方米的门面,一年赚4万至5万元。现在,他的公司在杭瑞高速虾子站出口附近的中国辣椒城承租700多平方米物业,涵盖加工区、交易区、库房、办公区,每年经手的辣椒超过2000吨,带动发展6万亩辣椒基地,其中在甘肃省有1.2万亩。
像陈顺国这样入驻中国辣椒城的各地商户有两三百家。每年4月,贵州本地辣椒还没上市,来自海南、云南等地的鲜椒一车车拉到这里,到处洋溢着烘干辣椒的香辣气息。
作为国家级辣椒市场,中国辣椒城持续完善交易、加工包装、冷链仓储、物流配送、金融服务、综合配套等服务功能,目前已具备辣椒期货交割库的条件。
“辣椒城最重要的作用,一是缓冲,二是杠杆。”开发运营中国辣椒城的贵州交投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付陆说,干辣椒在冷库中可储存3年以上,辣椒城的2万吨冷库成为市场需求骤变时的缓冲仓;依托辣椒城的仓单质押等金融服务,存储在冷库里的辣椒作为贷款质押物,成为商户拓展销路和延伸产业链的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