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试验田”打造“示范板”科创企业运行高质量生命周期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11-13 15:35:01
浏览

从严把审核入口关,到企业上市后的持续监管;从发行人对主体责任的认知,到中介机构对把关责任的锤炼......年轻的科创板在市场检验和法治完善中砥砺前行。坚守硬科技定位,在注册制改革引领下,科创板公司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稳步运行,正从系统迈向纵深。

经过市场各方努力,科创板作为注册制改革的“试验田”、服务科技创新的“示范板”和上市公司提质增效的“质量板”,已初显峥嵘。

全市场审核 精准问询带动“含科量”持续提升

注册制改革引领下,科创板审核制度建立在“玻璃笼子”里运行。审什么、问什么、答什么,“卷面”一目了然;问询、上会、注册,IPO进度即时更新;公开、透明,企业发行上市有预期;撤单缘由、否决依据,均有据可查、有法可依。近三年时间,科创板示范效应频频溢出。

于发行人而言,审核过程公开透明是保证发行公平性的重要条件。“各家企业的情况都在网上一目了然,全社会来评价审核标准和质量,来比较同类公司、同类问题,有了统一的审核标尺。投资者可以第一时间关注到审核问询全貌,及时判断公司价值,也增强了我们的信心。”芯原股份董事长戴伟民对此深有感触。

于保荐机构而言,审核过程公开透明是转思想、良生态的发生土壤。通过公开问询内容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监管导向,以便发行人与保荐机构共同做好自我评估。“这有助于引导保荐机构专注于做好信息披露而非取悦发审权力。”一位券商投行董事总经理说。

于全市场而言,审核过程公开透明是法治化精神的体现。“一有问询回复就能马上在网上看到,这样的及时、公开、透明,即便在海外成熟市场都是没有的。”该投行感慨道,着实形成了全社会共同监督的权力约束机制。同时,科创板审核引入了由各领域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对每个发行人的“含科量”进行专业评估。在社会陪审团和专家陪审团的共同监督下,审核的约束力、威慑力进一步增强。

经过近三年的实践积累,科创板审核对企业的整体把握显著提升,站在投资者视角出发,问询准星更集中,模板化、免责式问询痕迹越来越少。“审核问询的精准性大幅提升。”一保荐代表人向记者表示,“问题少了、要求说明的多了,补充披露的少了,发表意见更有针对性,招股书的可读性提高了,充分性、一致性和可理解性进一步得到体现。”

数据显示,审核机制运行三年来,科创板IPO淘汰率基本维持在23%。在终止审核的146家企业中,因科创属性终止IPO进程的接近三成。

抱元守一、引优去劣,科创板的“金字招牌”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硬科技企业。今年以来,安路科技、屹唐半导体、概伦电子、百济神州、天岳先进等面向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的细分行业龙头陆续申报科创板。新受理企业的硬科技成色再次提升:企业发明专利的中位数为21个,远超科创属性标准所要求的5个;发明专利数量超50个的企业占比高达30%,高于以往年度20%的均值;“小巨人”企业占到新受理企业超20%。

科、严、新、稳 打造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集群

持续监管是注册制改革全链条的重要一环,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有力抓手。近三年来,科创板紧紧围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个中心,以“科、严、新、稳”贯穿持续监管工作,规范和引导企业深耕科创主业,持续做优做强,努力打造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集群。

科,坚守“科创板姓科”的初心和定位。“含科量”不仅是入口关的准入标准,更贯穿了企业上市后的全生命历程。以信息披露为抓手,通过制定发布《科创属性持续披露指引》,重点规范公司研发投入、募集资金使用、重大投资交易等事项,持续推动科创板公司专注主业。2021年三季报显示,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强度平均为13%,居A股各板块之首。研发成果不断涌现,平均每家公司拥有发明专利超百项。353家科创板公司中,有49家获得国家科学三大奖项,28家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104家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