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为“一带一路”增色添彩
新华社重庆11月24日电(记者王金涛、赵宇飞)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携手努力不断描绘的高质量发展“工笔画”上,中国和新加坡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23日开幕的2021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峰会再传好消息:中国与东盟的互联互通,正从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信息流联通,向金融合作领域深度拓展。
打造联结“一带”与“一路”的陆海新通道,构建中新跨境融资通道,打通中新国际数据通道……6年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不断拓展合作新领域,成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成功案例。
物流畅通,陆海新通道成“一带一路”联通生动写照
重庆团结村站,“一带一路”上的重要地标。
巨臂起舞,货柜如山,铁轨交错,车流如潮。“一带”与“一路”在这里牵手——
一列列中欧班列从此出发,向西驶向欧洲;一列列陆海新通道班列也从此出发,向南通达东盟国家。
疫情期间,陆海新通道开行量实现逆势上扬。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运输箱量同比增长68%,货值同比增长44%。
陆海新通道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主要成果之一。而仅仅4年前,中国西部和东盟国家间的物流状况却是另一番景象——
大部分货物只能先向东运至沿海地区,再转运到东南亚,动辄近两个月;从东南亚进口的农副产品,经常因运输时间过长而发霉变质……
改变,发生在2017年。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西部相关省区市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合作打造全新的国际贸易物流通道,即陆海新通道。
它以重庆为运营中心,合作范围覆盖西部地区,利用铁路、海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向南经广西、云南等沿海沿边口岸通达东盟国家,进而通达世界各地,物流时间比传统东向出海通道大幅缩短。
目前,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国际铁路班列、跨境公路班车三种物流形态均已常态化运行,目的地已拓展至106个国家和地区的311个港口。
陆海新通道,助推中国西部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格局——
依托这条快捷的新通道,重庆小康集团在印尼投资建立汽车智能制造基地,2018年正式投产和批量销售。
“从川渝地区到雅加达,陆海新通道比传统江海联运节约20多天,交付时间大幅缩短,降低了运营成本。”重庆小康集团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张兴燕说。
陆海新通道,为东盟国家架起抗击疫情的“生命通道”——
今年6月,满载口罩、隔离衣、防护服等抗疫物资的跨境公路班车,从重庆出发经云南磨憨口岸抵达老挝万象,为老挝抗击疫情提供物资支持。此前,陆海新通道也为新加坡等东盟国家送去防疫和生活物资。
陆海新通道,疫情期间在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韩国三星、法国迪卡侬等外企在东南亚生产的电子产品、服装出口欧洲遭遇海运难题时,国际铁路班列将货物从越南先运至重庆,再搭乘中欧班列前往欧洲。
“无论在合作抗疫,还是推动经济合作方面,陆海新通道都展示出了它的标杆作用。”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说,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个生动诠释。
金融合作,为“一带一路”注入资金活水
陆海新通道蓬勃发展,离不开中国和新加坡双方强大的金融支持。中新金融合作,正在为“一带一路”合作方注入资金的活水。
中新各方已合作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平台,为通道上的物流、贸易、制造企业提供便利化和低成本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