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想干事就能干成事(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②)(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11-29 05:50:01
浏览

  一年里大半的时间,王申都在外场做试验。在艰苦的野外环境里,除了做好火箭试验流程中与载荷有关的跟踪观测部分,他还主动把涉及电气、结构等流程的参数也认真记录下来,再和相关同事交流学习。

  慢慢地,部里发现了王申的“闪光点”:他不仅主动思考、专业能力突出,而且视野开阔、善于沟通表达,一个人就能把几个岗位的试验观测全部做完,而且数据严谨可靠,试验现场再也不需要派那么多人。

  “这种人才必须用起来!”总体部当机立断,调整外场多条线岗位,给年轻人“勇压担子”,多个观测流程都交给王申一个人盯。王申也从中得到了充分锻炼,在实打实的训练中快速成为骨干。

  “鼓励年轻人打头阵、当先锋是我们的用才导向。”总体部十室主任姜利表示,提拔用人要破除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问题面前,人人平等,谁行谁上。

  让每个新来这里的人觉得有盼头、有希望,有付出必定有回报

  总体部十室副主任设计师高利军,曾带领团队弥补了我国小火箭存在了20多年的设计缺陷,破解了小火箭频繁爆炸的关键技术难题,有效化解了我国航天火箭发射的一大隐患。

  回想起这段科研历程,高利军说自己受益于总体部实施的“千人千题计划”。

  “千人千题计划”是总体部实施的重大基础工程,旨在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全员参与,解决总体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产品、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基础性问题。个人或团队完成申报、论证、攻关和结题,就会得到相应积分奖励,直接体现在个人薪酬上且增长额度终身有效。

  “千人千题计划”出的每个题目都是真问题,难度很大,挑战极高。总体部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大家勇于创新、直面难题,不追求表面的成功,从根源上解决航天“卡脖子”问题。

  2018年,总体部的“千人千题计划”实施后,高利军和团队也进行了申报。因为这项新制度,部里的创新氛围一天比一天浓厚,也让高利军更加坚定了自己啃下技术“硬骨头”的信念和决心。“火箭是一项系统工程。钻研小火箭爆炸问题经常需要和其他岗位人员对接。我明显感到,大家对于技术难题的畏难情绪消失了、攻关热情提高了。”

  截至目前,“千人千题计划”近100个问题已通过结题验收,不仅帮助航天工程攻克了许多历史遗留技术问题,还开拓出许多前沿新兴的研究领域。

  “我们希望把资源倾斜给价值创造者,优待解决问题的人才。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觉得有盼头、有希望,有付出必定有回报。”姜利说。

  如果一个人想干事,在总体部总能找到舞台。这里有各种创新平台和机制“兜”住才华,“托”起热情。

  总体部十一室弹道设计师张志国介绍,部里创新团队孵化了一大批优秀的项目,比如源变量仿真平台、落区控制等。“这些项目对年轻人完全开放,谁都可以参与进来,既能提升自己,还能获得成果回报,让大家有获得感。”

  总体部一大工作特点是“应用和研究不分家”。除了部层面的“千人千题计划”,各个研究室还实行了课题负责制。举例来说,如果一位技术人员参加了某型火箭的研制任务,他恰好对地面风对飞行火箭的干扰机理研究感兴趣,就可以申报课题,并依据总体部建立的课题制激励机制获得很多资源保障和支持。依托型号申请课题的好处还在于,不愁研究过程没有试验场,不愁基础成果没有落脚点。

  总体部很多年轻人说:“不怕工作不饱和,只怕工作不够干。在这里,有想法就有舞台,想干事就能干成事。”

  崇尚创新、崇尚人才,谁说得对就听谁的

  在总体部,很多人都知道“小曾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