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定制的智能化个性化气象服务,即将“发货”!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12-05 11:31:01
浏览

近日印发的《全国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以及《“十四五”公共气象服务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公共气象服务将探索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式服务,为人们提供高质量服务。

《规划》还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目标,以及具体天气预报准确率提升指标,如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将从85.9%提升到90%、24小时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从89%提升到92%等等。

探索开展基于场景的个性化、定制式气象服务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天气”公众气象服务品牌,能基于用户所在位置,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十四五”期间,气象部门还将开展用户画像管理的精细智能化气象服务,探索利用网络机器人等提供个性化、定制式服务,让公众随时可以便捷获取所需的气象服务。

“我们将探索开展基于场景,定制式、个性化的气象服务,拓展气象服务渠道,为百姓美好生活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王志华说,“十四五”期间,气象服务将逐步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为老百姓日常生活提供更高质量的气象服务。

按照《规划》,气象部门将下大力气做好这几件事情:

打造“自动气象观测和智能网格预报+气象服务”业务体系,为各行各业提供气象服务数字化接口、插件和图层,为老百姓享受高品质的数字生活、智能生活提供支撑;

建设公众气象服务融媒体平台,提供覆盖老百姓衣食住行等多元化需求的气象服务,为公众运动、康养、旅游等提供全方位气象服务;

促进服务智能化。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应用,形成气象服务需求智能感知、服务定制供给能力,以用户为核心,实现用户画像管理,提供基于用户位置和应用场景的气象服务。

发展天气雷达、气象卫星等先进观测技术装备

监测精密,这是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基础。

我国利用高精尖的天气雷达、气象卫星等,对全球天气变化进行精密监测。我国气象卫星在国际上走在前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分钟可以获取1张图像,对台风能够连续观测。

《规划》提出,将发展天气雷达、气象卫星等先进观测技术装备,促进陆海空天一体化,开展精密气象监测。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司长曹晓钟介绍,目前我国气象部门已有224部新一代天气雷达组成的国家天气雷达网正式投入业务运行,基本解决了台风、暴雨等大范围气象灾害防御和大江大河防洪减灾监测需要。“十四五”期间,计划增补49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在局地突发性中小尺度气象灾害频发区,计划再补充建设336部X波段天气雷达,构成大小雷达高密度协同观测网。

“未来气象部门对局部中小尺度天气预测的能力将大大提高。”曹晓钟说。

从1988年开始至今,我国已发射19颗气象卫星,在轨运行8颗,其中极轨卫星3颗、静止卫星5颗。“十四五”期间,计划发射7颗卫星,包括静止卫星3颗、极轨卫星4颗。今年已经成功发射了2颗卫星。

截至目前,121个国家有风云气象卫星的用户。

11月22日,在寒风暴雪中,黑龙江省汤原县气象局业务人员测量学深,为观测提供有力保障。  王朦拍摄

到2025年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将提升到90%

《全国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到2025年的具体指标:

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将从85.9%提升到90%;

24小时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从89%提升到92%;

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从70公里降低到65公里;

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从38分钟提前到45分钟;

全球数值天气预报可用预报时效从7.8天延长至8.5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