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田间与餐桌冷链物流领域下个五年这样干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12-13 13:37:01
浏览

人民网北京12月13日电 (申佳平)冷链物流连接田间地头、百姓餐桌,是重要的民生领域。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我国冷链物流领域第一份五年规划,其有何意义?重点任务有哪些?又将发挥什么作用?下面带你一起了解!

从农田到餐桌 冷链物流不容忽视

“发展迅速,成效显著!”在国家发展改革委1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江波用八个字概括目前我国冷链物流领域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鲜食品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人民群众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而且要“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据有关方面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冷库容量、冷藏车保有量年均增速分别超过10%和20%。截至2020年,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超过3800亿,冷库容量约1.8亿立方米,冷藏车保有量超过28万辆,分别是“十二五”期末2.4倍、2倍和2.6倍左右。

但张江波同时坦言,由于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诸如缺少集约化、规模化运作的冷链物流枢纽设施;产地预冷、冷藏和配套分拣加工等设施建设滞后;大中城市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冷链物流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强;专业人才培养不足等等。

冷链物流到底有多重要?张江波表示,冷链物流是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的重要手段;是支撑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健全“从农田到餐桌、从枝头到舌尖”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疫苗等医药产品全过程品质管控能力的重要保障,在双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低估、十分重要。

“《规划》是我国冷链物流领域第一份五年规划,并以国务院文件印发,首次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层面,对建设现代冷链物流体系作出全方位、系统性部署,提出一系列务实、可操作、可落地的具体举措,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张江波说。

打好“组合拳” 解决农产品产后损耗

当前我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总量不足、地域分布不均,商品化处理能力较弱,再加上与骨干冷链物流网络缺乏有效衔接,产后损失较大。

张江波表示,对此,《规划》按照“分类指导、统筹推进”的总体思路,一方面,聚焦产地、运输、销地等三个主要环节存在的问题,加强产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冷链运输服务质量,完善销地冷链物流网,着力健全冷链物流服务链条;另一方面,围绕重点领域,优化主要农产品和医药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促进技术装备和发展模式创新,培育骨干企业,完善标准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夯实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支撑,加强冷链物流全链条监管。

不仅如此,《规划》提出要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通过积极加强系统谋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着力打“组合拳”:

一是强化战略定位。将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纳入“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整体布局。

二是综合考虑农产品生产、流通空间格局、大型消费市场以及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区域分布,依托农产品优势产区、重要集散地和主销区,选择100个左右城市作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开展基地建设,推动提高农产品产运销一体化运作、全程“不断链”水平,带动提升冷链物流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网络化运行水平。

三是强化政策支持。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城乡冷链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将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范围内的公共性、基础性设施补短板项目建设纳入支持重点,首批17个基地相关项目建设已获得资金支持。另外,还通过优先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备选清单、推荐给相关金融机构等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未来五年,我国冷链物流如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