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压力”下如何稳增长(2)
王一鸣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下一步,应进一步发挥好再贷款、再贴现和直达实体经济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在市场预期弱化的情况下,企业的贷款需求有所下降,这就要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相互配合。
激发内需潜力市场活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内需潜力大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表示,要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注重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结合部发力。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减污降碳、新能源、新技术、新产业集群等领域加大投入,既扩大短期需求,又增强长期动能。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还有比较大的投资空间。政府适当增加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可有效带动社会投资和企业投资,在基础设施投资和其他投资,投资和消费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在明年外需扩张放缓的情况下,可有效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而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王一鸣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2022年必须充分挖掘国内需求的潜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巩固和扩大基础性消费、升级类消费,把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相结合,落实好提振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的相关举措;扩大信息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另一方面,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用好用足、提前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项目,聚焦“两新一重”和补短板领域的有效投资。积极调动社会资本活力,鼓励民间投资稳定发展。
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王一鸣认为,有效改善市场主体的预期至关重要。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支持政策,能够延期的要尽量延期,能够扩围的要尽可能扩围。比如,增值税留抵退税、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可以进一步加大力度。
事实上,着眼于统筹做好今明两年政策衔接,相关政策正在提前发力。比如,财政部近期已向各地提前下达了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46万亿元。12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进一步采取市场化方式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确定加大对制造业支持的政策举措。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了支持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政策,是明年稳增长政策的重要一环。同时,相关政策部署完善了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做到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熊丽)
(责编:张文婷、初梓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