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馕饼”如何变身大产业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12-21 09:45:01
浏览

原标题:“小馕饼”如何变身大产业

“小馕饼”如何变身大产业

  喀什市馕文化产业园新出坑的热馕。潘彦云摄/光明图片

   “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馕。”一句新疆当地谚语,诉说着馕在各族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作为新疆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之一,在自治区大力推动下,馕产业正在新疆各地发展得如火如荼。

   如何从小作坊到规模化?如何从单一产业到融合发展?如何让馕产业更好地走出去?记者日前就此在新疆喀什地区进行了一线调研。

  提质量:由小作坊向规模化发展

   12月6日上午,在喀什市喀什味道馕产业园的加工车间,打馕师傅吾斯曼·麦麦提正忙着往电烤炉里贴馕坯。“过去打馕用烧柴或烧煤的土馕坑,熏得眼睛疼。新型馕坑就不一样了,环保、卫生,做出来的馕也更好吃。”吾斯曼高兴地说。

   吾斯曼打了十几年的馕,过去在村里打馕,月收入也就1000多元。自去年6月进入馕产业园上班后,月收入超过3500元。

   从简陋的土馕坑到蓬勃兴起的现代化馕产业园,这一幕,正是喀什乃至全疆馕产业迈向规模化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12月18日,位于喀什莎车县的中国馕城喀什二号基地内热闹非凡,来自喀什12县市的优秀打馕师傅会聚于此。这些打馕师傅身穿白色工作服,在馕生产车间里忙碌着。窝窝馕、白馕、油馕……各种特色馕品源源不断生产出来,等待装车后运往全国各地乃至国外。

   由小作坊转向规模化发展,新疆馕产业规模不断提质扩容,馕产业富民增收效果显著。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馕产业在喀什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喀什拥有数量众多的“打馕人”。为促进馕产业标准化发展,喀什积极推行“地区馕生产基地+县(市)馕产业园+乡(镇)打馕合作社+村(社区)馕小屋”的“1+3”平台发展模式,建立《喀什地区打馕操作流程规范》《喀什地区馕产品生产环境卫生规范》《烘烤类馕工艺流程图》《食品生产卫生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范化管理制度,同时对县市馕产业园、乡镇打馕合作社、村(社区)馕小屋进行升级改造,以标准化、规范化助推馕产业高质量发展,使“喀什美味”馕日产销规模突破千万。

   从小作坊到规模化,新疆馕产业正在形成集聚优势,成为促进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

  促融合:激发馕产业发展动能

   分团、称量、压成馕坯……12月19日一大早,馕产业工人们就来到喀什泽普县馕文化产业园的生产车间,把提前醒好的面做成馕坯,开始打馕前的最后准备工作。一天中,他们要完成4万个馕的订单。

   “我喜欢这样的环境,不仅工作的地方干净整洁又漂亮,还能和其他人一起交流技术。现在我学会打80多种馕,每个月能拿到2500元,还有600元生活补贴。”馕坑前的打馕师傅阿里木·阿布力孜娴熟地干着手里的活。

   印花、刷皮牙子、放置、探身……“啪!”随着一声轻响,阿里木·阿布力孜轻快地把馕坯贴入馕坑。不一会儿,香喷喷的馕就新鲜出炉了。

   泽普县馕文化产业园是集馕烘烤销售、馕文化旅游及特色餐饮等内容于一体的多元化全域文化旅游园区,配套有烘烤车间、和面间、配料间、原料间、包装间、化验室和研发中心等。目前,这一产业园有馕坑48个,日生产馕品能力6万个,年生产总值达4000万元。

   在喀什以及新疆多地,馕产业已经从单纯的传统食品业升级为与工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了传统手艺与现代产业技术和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