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最大限度下放登记许可权限(经济聚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12-28 06:55:01
浏览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要继续面向市场主体实施新的减税降费,帮助他们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恢复发展”。

  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如何切实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加快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今天起,本版推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系列报道,展现各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创新经验、典型做法,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编 者 

  

  今年7月,家住浙江温州平阳县的颜孙乐从朋友手中盘下一间餐厅,本以为要过段时间才能重新开张,没想到手续办理速度如此之快。

  “以前转让店铺,要在注销旧的营业执照后重新注册,这期间餐厅要停业,怎么也得至少1周时间。如今可以直接转让个体户营业执照,大大减少了停业期间的损失。”颜孙乐说。

  从办理转让到再次开业,颜孙乐前后用时不超过1天,为什么能如此便利?

  优化准入环境

  活力日渐凸显

  粉墙黛瓦,依水而建,平阳县鸣山村非遗文创街区,是当地精心打造的一条商业街,如今已成为颇有名气的打卡点。颜孙乐的餐厅就在这条街区内。

  沿着非遗文创街一路走下来,记者发现一件新鲜事——不少店铺招牌旁悬挂着“简易登记试点商户”“免登记经营试点商户”“无固定场所经营区”等标志。颜孙乐餐厅的招牌旁也挂着醒目的标志——“个体转让试点商家”。“这和‘双定三减’政策有关,如今这里人气高了,生意也更旺了。”颜孙乐对记者说。

  店铺为啥要悬挂这些标志,颜孙乐口中的“双定三减”又是什么?

  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分局副局长陈浩洲介绍,2019年,由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对在指定时间和指定范围内开展的,利用个人(或家庭)技能谋生的传统手工艺等八大类行业经营活动放宽经营限制,通过减少或免除登记材料、时间和流程等,最大限度下放登记许可权限,被称为“双定三减”。

  2019年,平阳县将鸣山村非遗文创街区划为试点区域,对辖区内商铺和个体户探索实施“双定三减”优惠政策,“像颜孙乐的餐厅,就享受到了这项政策的实惠,个体户营业执照可实现直接转让,大大缩短了行政审批时间。”平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分局局长杨淑芬说,不仅如此,通过租金减免、商标注册、产业转型等各项帮扶政策,个体工商户登记便利度不断提高,创业门槛和成本大幅降低。

  “在这之前,来平阳游玩的人多,留下来消费的却很少,一直面临市场主体不愿进驻的困境。‘双定三减’政策实施后,经营主体明显增多,形成了非遗文创街、特色小吃街和综合民宿区三大板块,共聚集经营户152家,日均客流量达2000人次,户均每年纯经营收入增长约3万元。”杨淑芬说。

  看到非遗文创街划定了无固定场所经营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流动摊贩备案后可在此经营,家住附近的王天章夫妇俩也跃跃欲试,在这里摆起了流动摊位。“我们白天干农活,晚上就在夜市上摆个小吃摊,生意好的时候,一晚就有1000多元进账咧!”王天章笑道。

  审批权限下放

  监管包容审慎

  这项政策缘何而起?陈浩洲向记者道出原委:“主要还是针对温州民营经济占比高的特点,想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在温州,中小微企业占比较大,个体户占比高达70%。“这部分市场主体的活跃程度事关温州经济的健康发展。”陈浩洲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和个体户普遍遭受了不小的冲击,如何增强实体经济的活力,成为温州面临的一大考验。“叠加影响之下,必须从政策层面释放红利。”

  实施“双定三减”,注册登记材料怎么减免,流程又该如何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