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血脉滋养实体经济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1-03 09:47:01
浏览

原标题:金融血脉滋养实体经济

金融血脉滋养实体经济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2021年,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力促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方面,间接融资结构持续改善。从总量看,稳定信贷增长,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广义货币M2、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从价格看,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2021年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已在5%以下,为统计以来新低。从结构看,优化信贷结构,稳企业、保就业成效稳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强。

  另一方面,直接融资比重进一步提升。新股发行上市步伐加快,融资规模稳步增长,股权融资对实体经济支持成效显著。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下,创新资本加速形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出更多活力。

  信贷增长保持稳定

  2021年以来,我国针对形势变化,加强预调微调,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我国先后于2021年7月、12月两次实施全面降准,共释放资金约2.2万亿元。

  “降准的目的在于,加强货币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降低资金成本压力,更好地支持稳增长等政策目标,也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据预测,12月的这次降准,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进而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的降低,还得益于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过去一年,我国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红利,推动实际贷款利率在2020年大幅降低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2021年前11个月,整体贷款利率为5.07%,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贷款利率为4.61%,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

  信贷稳定增长的最终落地,离不开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要做到这三点,需发挥征信体系的支撑作用。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中国人民银行已推动各地建成省级地方征信平台10家,地市级地方征信平台40余家,平台共采集6361万户企业的118亿条信息,帮助65.38万户小微企业获得信贷2.34万亿元。

  接下来,信用信息的共享整合将进一步深化,各市场主体、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融资将更便利、更可得。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已印发《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提出构建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信贷增长稳定、融资成本下降的同时,信贷结构也在持续优化,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小微企业预期更稳、信心更足。过去一年,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面临较大困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引导商业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加首贷户,推广随借随还贷款,对受疫情持续影响的行业企业给予定向支持。

  在多方合力之下,普惠小微贷款实现了“量增、面扩、价降”。截至2021年1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8.9万亿元,同比增长26.4%,比各项贷款增速高约15个百分点;支持小微经营主体约4300万户,同比增长35%;2021年11月,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4.98%,比上年12月下降10个基点。

  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深入推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面对新形势,金融管理部门将服务重点投向粮食安全、种业发展、乡村建设等领域,同时,适时调整、完善扶贫再贷款政策,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