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科技助力碳中和(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1-15 09:30:01
浏览

绿色、低碳、节能理念贯穿于新建场馆的设计、规划、建设全过程。例如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结合赛道形状、自然地形和“人工地形”、遮阳屋顶等,研发并实施了地形气候保护系统,可有效避免阳光对赛道的直射,降低场馆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应用智能化交通系统和管理措施,提升交通精细化管理水平,构建低碳交通运输服务体系,也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绿色行动之一。围绕“氢能出行”,北京冬奥会开展制、储、运、加氢全供应链关键技术研发,氢能发动机已装配在公交、物流等不同车型。不仅如此,北京冬奥会还搭建了“交通资源管理系统”,实现赛时交通服务车辆的实时监控、车辆调度、数据分析等功能,加快交通疏导速度,及时推送服务班车班次信息,提高交通服务的精准度和运输效率,以实现节能减耗。

北京冬奥会将成为奥运史上首次全部使用绿色清洁电力的奥运会。赛事期间,所有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为此,国家新建张北±500kv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将张北地区的绿色清洁电能引入北京,不仅满足冬奥场馆的照明、运行和交通等用电需求,还可每年向北京等地输送清洁电量约225亿千瓦时,大幅提升了北京地区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

北京冬奥会在场馆和设施建设过程中,还通过实施动植物、水体、大气、土壤等生态环保措施,对户外场馆和周边区域实施生态恢复,降低对赛区周边生态系统的扰动。例如,北京延庆赛区秉持“山林场馆、生态冬奥”设计理念,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吸收民间“干栏式”建筑特点,将钢结构以点状支撑方式在山体建设架空平台,充分体现出“环境弱介入”的特点。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采用“局部山体切削面的生态再造格宾支护体系”,对切削后的碎石和土壤进行筛选,组合填充到格宾网箱中形成支护体系,再种植合适的植被,实现生态恢复目标。

北京冬奥为碳中和带来机遇

北京冬奥会自筹办以来,广泛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建设场馆,构建低碳绿色交通体系,使用可再生能源保障赛事,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等,为赛事实现碳中和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冬奥会重大活动场景为契机,加快推进我国碳中和建设,笔者认为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是超前谋划,加大碳中和技术的顶层设计与战略布局。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大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研发、储备、布局与应用。立足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结合国家减碳技术路线图,围绕契合需求的重点领域和行业发展方向精心布局。选择前沿、高精尖技术,积极开展关键技术重点突破。氢能源作为一种新技术,尽管目前利用的稳定安全性有保障,但一些核心关键领域还存在“卡脖子”现象。因此,亟待加强风、光、氢能等发电、储能技术研发,在新材料、绿色建筑、智能系统等方面突破,降低清洁能源使用成本;同时,对碳中和技术研究给予政策倾斜,为负碳排放研发、税收、人才等方面提供支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并推广应用。

二是推动新技术成果展示应用,引领绿色产业升级。奥运会历来是先进技术的秀场,可通过新场景的应用推广和展示,提升技术的工艺成熟度、市场认知度和社会接受度,从而推动新技术良性发展和应用。同时,冬奥会品牌效应也催生了二氧化碳制冰、碳排放智能化监控系统等一大批新技术,应积极推动这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动力。在此过程中,应为新技术应用提供更加包容开放的政策环境,提供展示平台和应用场景,鼓励技术研发单位积极参与,以检验、推动先进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