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来到小山村之后……(新春走基层·一线调研)(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1-25 06:42:02
浏览

  论辈分,90后周瑞锋管刘玉昌叫伯伯。周瑞锋的父亲,与刘玉昌是前后任村支书。2011年,周瑞锋大学放暑假回村时,网购了一双运动鞋,就是刘玉昌的班车给捎回来的。

  正是这次网购让周瑞锋看到了商机,从此和“电商”二字结了缘。

  接下来的10多年里,周瑞锋干了三件事:进货、卖货、快递。这一切,都和电商紧密相连。

  2014年毕业后,周瑞锋在神龙湾村和周边村子开了几个小卖铺,进货渠道都是知名电商平台。“10件大豆油,10件饮料,20袋面粉……”打开手机,周瑞锋展示了最近一年的进货清单,随便点开一单,进货都是以“10”为单位,覆盖了日常食品、生活用品的方方面面,基本可以做到隔天送货上门。

  这几年,城里的东西越来越频繁地在村里出现,假货、劣质货问题也越来越少了。如今,大伙儿买大件,也越来越倾向于在网上下单。经营者周继承的民宿“悬崖居”在村里开业后,他一口气在网上买了10台电视机:“价格合适,省事省心!”

  电商产品下行,给了周瑞锋启发。

  “外面的东西能进来,我们的农产品为什么不能出去?”周瑞锋的脑子很活。在太原读大学时,他很想念老家的特色面点“炒奇”。家里人寄给他后,周边同学尝了都说好吃,这相当于最朴素的市场调研经验了。于是,2016年起,周瑞锋又尝试开网店销售农特产品。

  巧合的是,也就从这一年开始,平顺农特产品的上行迎来了发展的窗口期。“小米、潞党参、大红袍花椒,是平顺县的主力农特产品,也是网上卖得最好的几款农特产品。”平顺县委书记连树斌介绍,市场主体自发在网上销售,加上电商平台购物节的流量支持,平顺的初级农产品在大众视线中崭露头角。

  那两年,“打开朋友圈,不少代售小米、潞党参的。”一些村民也赶起了潮流,这让周瑞锋清晰感受到,乡村对于寄件的需求在增长,做快递的念头,在他脑海里萌生。

  2019年,他通过加盟的方式,让极兔快递在平顺落地,瞄准了乡村物流。他把平顺县的快递分成几个片区,每天4辆车,按照不同线路,从县城出发,跑到各个行政村。这个年轻人,想通过自己的力量,打通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

  布点,支撑电商发展的三级物流体系

  “起步很难。收件费一个4毛5分钱,寄件费一个挣不到1块钱,一些村子快递量少,规模起不来,人员、车辆成本高,再加上包仓费,很难平账。”刚开始,周瑞锋干得很辛苦。

  如果不是平顺县在电商服务上整体发力,周瑞锋撑不过最难的时候。

  2019年是平顺电商大发展的一年。平顺承接了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围绕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开始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

  三级物流体系的建设,帮周瑞锋解决了“痛点”。“给快递物流企业带来的不仅是补贴,还解决了配送的最后100米难题。”平顺县电子商务中心主任刘培培介绍,县里整合了13家快递公司,在县级层面设立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打造覆盖150个行政村的物流体系。记者在县物流中心信息大屏上看到,各乡镇的配件情况及配送车辆位置都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