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十四五】吉林:沃土黄金带提质稳粮仓冰雪风光电振兴新引擎(2)
农民们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模式,实现了“人在干、云在转、数在算、天在看”的农业信息化、智慧化发展模式,树立起九台贡米的品牌形象,打造稻米产业标杆。
长春市九台区实现提质增效的丰收景象(央广网发 王强 摄)
2021年,吉林省落实国家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实施“百乡千万”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在30个产粮大县新建高标准农田504万亩。到2025年,预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000万亩,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60%左右,推动项目区粮食增产10%左右。
吉林是农业大省,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农业,是吉林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根基。2021年,吉林粮食生产喜获特大丰收,达到807.84亿斤,创历史新高。
每一粒从吉林走出的粮食里,饱含的是“黄金水稻带”和“黄金玉米带”滋养下的优质碳水,包含的是每一位吉林农民的一年辛劳,代表着“新农人”运用科学管理、科技手段收获的好年景。
“我们现在的科学种植,不仅能增产增收,还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我们把废弃的秸秆回收,一部分送到风电场做物资使用,一部分给其他养殖业做肥料,真正做到废物利用、变废为宝。”韩凤香说。
新能源 牵住“牛鼻子”用好风光电
2021年11月22日,小雪。
一车车打捆整齐的秸秆正开进九台市东湖街道伯宇现代农业产业公司的院子里、厂房里,4套秸秆膨化设备轰鸣作响,送来的玉米秸秆被切成3cm长的小段后,用秸秆膨化机进行膨化,再经过补水加菌、打捆裹膜,入库发酵数十天后,即可成为牲畜的“美味佳肴”。
“玉米秸秆直接用作饲料,适口性差,利用率低。而经过膨化机加工的饲料,适口性好,牛吃了日增重能提高12%,牛长得快,我们的效益也大大增加了。”企业负责人孙志波介绍。该企业主要养殖肉牛,目前存栏量大约1200头,从2016年开始利用秸秆膨化机生产饲料。“作为一家循环农业企业,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秸秆变肉’工程对生态养殖的积极作用。”
“秸秆变肉”,是指将秸秆加工成为牲畜的口粮。2021年,吉林省全力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
截至2021年底,吉林全省肉牛发展到580.7万头,同比增长11.3%。秸秆饲料化利用收贮加工企业、合作组织达474家,饲料化利用秸秆1216万吨,占秸秆总量的30.4%。
秸秆变肉 生态养殖(央广网记者 李文清 摄)
四平市梨树县梨树镇前房身村养牛已有30多年历史。前房身村有家庭式烧酒作坊的生产传统,烧酒剩下的酒糟用来喂牛。养殖户刘小东养牛十多年,养殖之初,因为肉牛投入成本高,只能“小打小闹”,想扩大规模,没有资金支持。
近两年,在“秸秆变肉”工程的政策支持下,刘小东获得了银行贷款。2018年,他贷款30万,存栏100头。2021年,他一次性贷款100万元,搭建了新牛棚,存栏数达到200头,养殖规模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