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强强联手15年用大豆做了一次科技供给侧改革探索(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2-15 09:34:01
浏览

从领先到落后、从出口到进口,重振中国大豆必须依赖科技创新、科技供给。而农业科技资源分散、协作不力、科研与推广脱节、科技经济“两张皮”等难题就是科技供给侧改革首先要面对的难题。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中国农学会会长张桃林曾撰文指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10余年来,该体系共取得200多项标志性成果,走出了一条符合产业特点和创新规律的中国特色农业科技发展新路子。

回忆过去种种,亲身经历了这场波澜壮阔的科技体制改革的韩天富感慨万千。最深刻的变化,是科研人员不用再耍“花架子”。过去,科研的目标是“国际前沿”,票子、帽子、位子完全取决于项目。在自己的象牙塔里搞科研,不管研究的成果有没有用,只要能搞到经费、完成考核指标就万事大吉。

再有,同行不再是“冤家”。原来,经费本就少得可怜,凭什么分他一杯羹?“那时每当项目申报时有外地同行来访,我心里就不由自主地咯噔一下:如果我也接到了答辩通知,那他就是我的对手;如果我没接到答辩通知,那他就已经把我击败了。”韩天富笑着说,“像现在这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有了高代材料争先恐后送给别人,让对方进行异地鉴别和做亲本加以利用,在当年是根本不可能想象的。”

如今,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已经全面覆盖大豆产业各环节及北方、黄淮海及南方三大产区,形成完整的技术研发、集成、示范链条,提高了人、财、物等科技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全面提升我国大豆产业技术研发能力,攻克了制约大豆产业发展的诸多技术瓶颈,为各大产区提供了先进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

“沙场”秋点兵

若论气吞山河、使人壮志豪情直干云霄的场景,非“点兵”莫属。“点兵”场景、满怀的豪情,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科研专家并不陌生。只不过,他们的战场在东北辽阔的黑土地、在黄淮海平原、在西南丘陵山区、在新疆绿洲、在祖国需要的地方……

2021年4月,乍暖还寒时节,韩天富和盖钧镒院士一起,又一次组织全国大豆领域知名专家北上集结,这次的目标是黑龙江省黑河市。黑河古称瑷珲,与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

选择黑河意义重大。据介绍,黑河市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地级市,常年大豆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量的六分之一。提升黑河市大豆生产能力,对稳定全国大豆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加的“士兵”有:北安技术服务队队长、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邹文秀,爱辉技术服务队队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吴存祥,嫩江技术服务队队长、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张玉先,五大连池技术服务队队长、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分院副院长鹿文成,逊克技术服务队队长、黑龙江省农科院土肥所研究员孙磊,孙吴技术服务队队长、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院长景玉良,九三技术服务队队长、黑龙江农垦九三科研所研究员张安宏。

在这个名为“伙伴行动”的计划中,专家力量进行了再一次整合,组建了面向黑河6个县(市、区)和农垦系统的7个技术服务队,每个服务队由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知名专家担任队长,不同学科的体系专家和县市农技推广专家为成员,专业覆盖育种、栽培、土肥、植保、农机、加工和产业经济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