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经济新方位)(3)
联汇智造总经理赵福海表示,园区借鉴了北京中关村科技园的经验,又有滨海新区发达的制造业作依托,进驻科技园这一年是企业发展最快的一年。“一般来说,新产品申报发明专利时间最少需要3年。我们高科技企业真的等不及。”赵福海介绍,园区内的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悉企业难题,立即成立专班提供专业服务,“获取专利时间缩短到4个月,大大加速产品上市进程。”
2019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要求,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发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作用。要集聚和利用高端创新资源,积极开展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合作,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京津冀三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推动三地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就要因利乘便,向改革要动力。“注重依靠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加快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过去一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通过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框架协议、互设办事窗口和便民服务自助终端,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通州区与天津滨海新区、宝坻区实现了106项政务服务事项和387项高频便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与河北廊坊北三县等实现了70项政务服务事项和453项高频便民事项“区域通办”。
产业协同协作深入推进。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挂牌以来累计新增注册企业超过3000家。北京与廊坊北三县累计签约智能制造等领域120多个合作项目。
推共建共享
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走进天津滨海新区的一处蔬菜大棚,饱满的西红柿有“贴身”传感器监测,精准灌溉设备与智慧农业云平台连接。“该不该浇水施肥,西红柿自己说了算。这样种出的西红柿口感更好,产量提高30%。”科芯(天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建龙自豪地说。
3年前,胡建龙将公司从北京迁到了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如今,科芯的精准农业节水灌溉项目已入选农业农村部优秀案例。“新区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平台的政策帮我们解决了子女入学问题,现在我们全家都成了滨海人,更能心无旁骛搞研发!”胡建龙说。
在北京通州区,今年1月,河北患者李爱佳的家属将一面锦旗送到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朱志军医师手中。“刚入院的时候,孩子的状况非常紧急,多亏医生们妙手回春!”李爱佳的妈妈连连致谢。目前,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外埠患者比例近四成,其中河北排在第一位。
2021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时强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努力在交通、环境、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取得更多成果。
8年来,有序推进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发展成果共享,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盈。
教育对接成效显著。京津冀三省市签订“十四五”时期教育协同发展总体框架协议,北京景山学校河北曹妃甸分校等项目顺利落地,京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向河北省延伸布局。
医疗合作走深走实。京津冀4200余家定点医院实现异地就医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跨省联网医疗机构实现三省市县域全覆盖。三地还建立医学合作联盟,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超过480家、互认项目4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