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真给力企业添动力
“一个小小的熔断器,也许就能解决整个设备运转的大问题。”不久前,一场线下对接会吸引了宝武、宝马、上海电气和几十家中小企业参与。像这样的大中小企业交流活动,自2018年至今,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每年都会举办近10场,超500家中小企业参加,一系列行业问题迎刃而解。
“通过市政府搭建的大中小企业交流展示平台接到了全新订单,这对我们中小企业拓展市场太友好了。”北京融信数联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于笑博说,北京市推出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贴合实际需求,帮助企业增加了发展底气。今年公司将进一步夯实技术,预计全年营收将增长80%左右。
推进大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等方面实现更高效、更便利的对接,通过融通发展,带动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业……在一系列支持政策的推动下,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9.9%、25.6%;近两年平均分别增长9.9%、16.8%,增速高于2019年的水平,中小企业韧性和活力充分体现。
优化发展环境,激发中小企业内生发展动力
春节刚过,纳琳威纳米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建筑玻璃外贴节能膜生产线上一派繁忙。“节前,公司拿到了一家大型互联网企业华南中心2万平方米建筑玻璃幕墙节能膜订单,按计划该项目将在3月贴装完成,公司上下正为订单按时交付加班加点。”公司董事长肖琳说。
作为工信部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一,纳琳威自主研发的PET功能性光学薄膜打破了日本、韩国、美国等地企业的长期垄断,在细分的汽车太阳膜领域占据全球近20%市场份额,新研制的建筑外贴节能膜去年也实现量产。
“玻璃幕墙贴上节能膜,夏季空调节能比率最高可达36.1%,不过,由于是实现进口替代的国产新品,市场知名度不高,市经信委帮我们把产品推到上海科学节能展示馆进行推广宣传。”肖琳说,公司企划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展示设计,3月产品就能入馆。
橙红色的桥吊自动运行,将一个40尺集装箱从巨轮上缓缓吊起,平缓越过船舷,稳稳地落在蓝色的自动驾驶新能源集卡上。启动、加速、转弯……集卡自动行驶至堆场指定位置,龙门吊自动抓取,精准平稳地将集装箱放到指定的场箱位上。
1月20日,我国首个传统集装箱码头全流程智能化改造项目在厦门港海润集装箱码头迎来试投产。用无人驾驶运力串联整个码头生产运营各环节,离不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海西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自动驾驶新能源集卡和无人驾驶车辆管理系统。
“能够在短短6年时间里先后推出全球首辆港区作业无人集卡、全球首辆自主驾驶无人跨运车、全球首款全时无人驾驶电动重卡以及全球首款跨场景无人驾驶重载移动平台,得益于公司以人工智能专业海归学子为主体的科研团队,更离不开上海建设人才高地的聚引力。”西井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谭黎敏说。
春节刚过,西井科技工程师蔡文扬带领公司算法团队,投入到港区智能安防平台的搭建中。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机器学习专业毕业的他,回国便加入西井研发团队,2018年享受到每月1200元上海长宁区人才租房补贴。2020年起这一补贴又上涨到每月1600元。“补贴不仅降低了青年人才的生活成本,更让我们感受到上海的温度、长宁的温度。”蔡文扬说。
“针对中小企业高度关注的人才落户难问题,我们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纳入市人才引进重点机构目录,符合条件的人才可快速直接落户。”上海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此外,上海市完善了中小企业服务专员机制,目前,有中小企业服务专员6257名,覆盖企业9.3万余家。深化企业服务云功能,云上打造“惠企政策一窗通”平台,定期发布《上海市企业政策动态》,累计发布惠企政策8837项,推送政策信息1500万余次,完成服务订单99.4万,服务产品1.8万个,店铺数772家,处理诉求超8万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