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理论建设“诗画浙江”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2-28 10:01:01
浏览

践行“两山”理论建设“诗画浙江”

安吉余村鸟瞰图安吉县委宣传部供图

雨后的浙江衢州乌溪江烟雾缭绕,山间农舍在雾气中时隐时现,呈现一派山清水秀的景致。偶尔有细心的游人望见中华秋沙鸭在江中嬉戏觅食。这一被称为“生态试纸”的物种,已连续10年被发现在此地越冬。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在浙江重现,用它们的足迹为浙江生态环境质量“投票”。

早在2002年,浙江就提出要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设“绿色浙江”为目标,以建设生态省为主要载体,努力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浙江依靠科技创新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多年来相继开展“五水共治”“千万工程”等生态治理行动,已于2019年率先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

根据《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浙江正加快打造全域美丽大花园建设的范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

稳固生态底色

全域守护绿水青山

紫穗槐、木麻黄、珊瑚树……位于舟山机场旁的白山矿区,在复绿施工十余年后,矿山边坡的人工植被已基本实现森林化,与周边原有植被逐渐相融。

地处浙东沿海的舟山市,建筑用花岗岩、建筑用凝灰岩以及海砂等资源较为丰富。上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当地对各类建筑石料的需求急剧增加,废弃矿山遗留问题随之产生。启动了多轮矿山修复工程后,迄今当地复绿矿山面积已达100万平方米以上。

通过开展“百矿示范,千矿整治”活动,浙江各地因地制宜修复废弃矿山、重现绿水青山。截至2020年8月,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实施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修复了海岸线176公里、废弃矿山506处。

曾几何时,“群众能否下河游泳”一度成为浙江多地检验治水工作的评判标准。从上世纪积极参与治理太湖工程,到近几年实施“五水共治”“美丽河湖”等建设行动……保护水域生态的重要性对身为江南水乡的浙江来说不言而喻。

以太湖流域(浙江片区)为例,截至2020年,从浙江湖州进入太湖的河流断面水质连续13年保持Ⅲ类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太湖流域(浙江片区)包含山区性河流、平原河网两种典型水系,多种水环境风险并存,以往存在水环境管理手段碎片化等问题。

浙江省生态监测中心原副主任汪小泉介绍,“十二五”期间,其所在的团队基于太湖流域(浙江片区)治理需要,首次在河网+山区型多水体类型的区域研发了多要素的水环境风险评估和监控预警技术,串联了交接断面、饮用水源地自动监测体系,形成了“自动报警+系统预警+风险评估+动态溯源”的业务化运行的系统水环境风险防控体系。

“近年来,浙江省科技厅重点围绕生态环境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碳达峰碳中和关键共性技术开展科研攻关,着力破解污废水高效处理、固废清洁安全处置等生态环境治理的痛点难点。深入实施‘双尖双领’计划,持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推进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不断强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浙江生态环保领域的科技成果频出,其中不乏获得国家级、省级科技进步奖项的成果。”浙江省科技厅社发处负责人表示,守护绿水青山,有赖于科学化精细化的监测、处理手段。

从严防治污染

生态与经济并行不悖

在台州市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再生水回用车间,通过监控墙可清楚地看到再生水的各项指标。记者了解到,每天约有10万吨再生水作为生态补水由此排往城市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