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一号”:带领油气勘探开发走向超深水
“深海一号”能源站每年可稳定供气30亿立方米。图为“深海一号”能源站部分设施。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摄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各行各业循着“十四五”规划勾勒的发展路径,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真抓实干,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报于两会期间推出特别策划,聚焦能源、航天、交通等行业的重大突破,报道其背后的创新历程,展现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亿立方米!
前不久,我国首个自营1500米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交出了自正式投产以来的傲人成绩单。
在海南陵水海域,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如同一个超大型“巨无霸”傲然矗立在蓝海之上。
它可以把水下1500米深的天然气采出来,通过海底管道接入全国天然气管网,分离出的凝油再通过油轮运输到陆地。
从1500米的深海到千家万户的灶头,天然气完成这趟“旅途”只需1天。而这背后,却是几代中国海洋石油人走向“深蓝”的不懈探索。
从跟跑到实现3项世界级创新、13项国内首创技术的历史性领跑,“深海一号”意味着我国深水油气开发和深水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的重大突破。
在被放弃的区域找到“宝藏”
2021年6月25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投产仪式在北京和南海气田现场隆重举行。
“深海一号”大气田距离海南省三亚市约150公里,所在海域水深1220米到1560米,气田东西横向跨度达到50公里。
2006年,中国海油与国外知名石油公司合作勘探琼东南盆地,并于2010年在该区块的中央峡谷钻探第一口深水井,实现了南海西部深水勘探的突破。
但此后,由于该深水井单块单层储量规模太小,没有开发经济性,加上对中央峡谷的油气成藏条件认识不清,国外知名石油公司在2012年退出了该区块的勘探权益。
敢为人先的中国海洋石油人没有放弃。从全球范围看,自新世纪以来,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步伐明显加快,海上油气新发现总储量超过陆地,储产量持续增长,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的战略接替区。
若从1956年莺歌海油苗调查算起,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发展历程。进军深水将成为中国海洋石油的下一个战略目标。
2014年8月18日,一束巨大的橘黄色火焰从钻井平台的燃烧臂中喷薄而出,瞬间照亮了夜幕下的中国南海。中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在陵水17-2区块钻获大型气田“深海一号”,测试收获高产油气流。
这是“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投用以来,首次在深水领域获得的重要发现,同时证明了南海琼东南盆地巨大的天然气资源潜力。之后,中国海油又在该海域相继勘探发现了多个深水气田,南海深处的能源宝藏逐渐展现在世人眼前。
这些深海大气田的发现,得益于我国海洋石油人在勘探技术理论和基础研究方面的坚持。
“以往国外大公司用的是传统的大西洋被动边缘理论,不适用于我们。”中国海油首席科学家谢玉洪说,“我们继承传统的油气勘探技术理论,加强基础地质研究,建立了深水区油气成藏模式,完善了深水油气勘探技术,在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水道找到了陵水17-2大型勘探潜力的构造群。”
“保温瓶内胆”成就国际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