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浙商银行“适老化服务”在行动
小字号
原标题:3·15消费者权益保护 浙商银行“适老化服务”在行动
为响应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及银行业协会要求,浙商银行于3月14日至3月20日组织开展“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活动。围绕“推动解决‘数字鸿沟’”主题,浙商银行以老年人需求为切入口,切实提升“适老化”服务质效,持续强化老年人金融权益保护。
阻止电信诈骗 挽回损失2万元
浙商银行全行及一线网点持续开展老年人的金融知识宣教,但在工作中,总会遇到老年人被“花式”诈骗。
“现在的骗子越来越狡猾。不仅手段高明,还会给受害者‘洗脑’,平常真的需要多多留意。”几天前,70多岁的客户张阿姨来到浙商银行衢州龙游支行,要求柜台工作人员帮她存一笔钱。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张阿姨随口说了一句,这笔钱将用于微信转账。大堂经理小王当时正在指导其他客户办理业务。听到张阿姨说要微信转账,立即引起了她的警觉。于是小王迅速上前,耐心地开始了解情况:收款人是谁?是否认识对方?微信转账用于什么?有没有对方银行卡号?张阿姨表示是给自己儿子转账后,小王就没有多说什么。
柜员按照张阿姨的指示,往她的商卡中存入2万现金。现金到账后,张阿姨请求小王帮她将商卡内的资金转入微信。小王接过手机,发现老人微信聊天界面的“收款人”,居然是当天上午11时左右刚加的微信好友。聊天记录第一条还是一张带有二维码的图片,其后都是一些链接。
“儿子的微信,居然今天上午才加上?而且一加上就转账?”小王再一次产生了怀疑。虽然张阿姨依旧一口咬定,对方就是自己的儿子,可小王判断就是电信诈骗没跑儿:“张阿姨应该是被‘洗脑’了。”“很多犯罪分子为了成功地实施犯罪,会教会受害者一些应对警察或其他工作人员的话术。‘儿子’这个说法,很有可能是犯罪分子让张阿姨这么说的。”于是,小王开始苦口婆心地阻止张阿姨不要转账。她结合近期反诈案例进行讲解,同时还列举了常见网络诈骗手段,告诉张阿姨给陌生人转账的风险。终于,张阿姨的决心开始动摇。
此时,网点内的其他工作人员也上前,一起耐心地劝说张阿姨,并建议她在转账之前与儿子进行电话联系。最终张阿姨放弃微信转账,向工作人员道谢之后离开了营业厅。
张阿姨离开后,小王还是不放心。为防止客户在回家后继续转账,小王将该情况向营业主管作了汇报,又向当地公安反诈中心作了报告,请求公安部门继续跟踪。最终,公安反诈中心联系上了管片民警和村委会书记,一起找到了张阿姨。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张阿姨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和骗子擦肩而过了一回,也为浙商银行的负责精神竖起了大拇指。
解决老年人用手机难 守护金融安全
这只是浙商银行贴心负责、保障老年人资金安全的一个日常小案例。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人性化的服务,助力弥合“数字鸿沟”,浙商银行一直未停下探索的脚步。
该行瞄准老年人金融需求,科技助力金融服务适老化,新增手机银行功能,实现适老改造,上线跨省异地交通罚款缴纳、中央非税缴费、安心付、基金盈亏提醒、医保电子凭证等功能,适老改造的“简约版”手机银行实现大字体、极简设计、生物认证、免密登录、快捷支付一键绑卡,在优化注册、转账、设备绑定等流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语音服务支持,方便老年人快速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