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校共建新载体全面融通产学研(科技视点·探访新型研发机构③)(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3-21 06:52:01
浏览

  原来,运动员使用的设备里装载了一块特殊的传感器。借助后台系统,可以采集运动员的运动数据并形成相应的参数报告,为后续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这块特殊的传感器是柔电院团队研发的产品。在柔电院,既有基于TSV的多芯片埋入式柔性三维封装技术,它是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成果;也有像雪车内置传感器这样的产品。建院以来,柔电院坚持以产品为导向,引入创投基金,面向市场,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摔打才能长大,我们鼓励把项目放到市场上历练,将团队推向市场,实现‘饥饿状态下的发展’。”长三院主要负责人说,只有成为“自己找食吃的野生部队”,才能摆脱温室的环境,经受住市场的考验。

  为此,长三院按照“一院、一园、一基金”的发展模式,将柔电院作为首批试点单位。

  “柔性电子技术是全球竞争激烈的前沿科技高地,我们一方面通过省校共建柔电院,同时设立产业园和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这位负责人介绍,面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化模式,真正实现了基于学术研究的工程化与产业化融合,能够更好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柔电院柔性生物电子事业部负责人陈毅豪,是柔电院“科技助力冬奥”团队的一员干将。在这里,他一边从事基础研究,一边带领团队开展成果转化,短短一年时间便结出硕果。

  这里面,有一个“北斗七星”机制在起作用。据介绍,“北斗七星”指的是政府、产业、大学、科研、金融、科技中介、市场应用7个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促进,构成一种新型创新体系。

  如今的柔电院,不仅拥有4个省级平台,还在积极推动柔性电子相关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嘉兴。依托这些创新平台,柔电院实现了科技的原始创新和技术突破,探索了一条依靠院地合作,使基础研究走出去并实用化的产学研融通道路。

  “我们的愿景和目标是成为全球柔性电子关键技术研发高地和产业策源地。”柔电院院长助理陈鑫表示。

  科技与经济融合

  构建“硬核”成果孵化体系

  用声光精准防治病虫害、环保无毒快速灭火……长三院孵化的企业不光技术领先,满满的“硬核”科技更是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孵化模式解决了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投资和孵化的组合也让我们能够依托优质企业的税收奖励和基金投资收益,形成了可持续的盈利模式。”邵向荣介绍。

  截至目前,长三院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等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9个、省级创新创业平台24个,孵化培育企业2500余家,其中上市(并购)企业50余家,规模超百亿的企业10余家。仅2021年,长三院就新增投资孵化上市公司12家,有7家企业被评为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

  “基于深紫外LED技术的杀菌消毒灯,不污染环境,能够有效替代市面上的汞灯。我们的工作就是实现深紫外LED芯片的后期封装。”胡晓东博士介绍。

  为了实现更高层次的招才引智,长三院以离岸孵化器为抓手,引进的高层次海外人才可以先在海外孵化器进行前期孵化,再移植到国内落户。

  2015年底,长三院和嘉兴市共建了第一个离岸孵化器——“嘉兴·硅谷离岸孵化器”。还在海外设立了多个离岸孵化器。目前,在孵项目达1500余项,“带土移植”项目630项,形成了“孵化在海外、转化在嘉兴”的格局。“院地合作、离岸孵化、精准引智”的模式也大获成功。

  “下一步我们还将依托现有的孵化体系,重点转化孵化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和产业化项目,加快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等科技型领军企业培育。”邵向荣表示。